溫

拼音:wēn   注音: ㄨㄣ

部首: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2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9   簡體總筆畫:12

繁體部首:

五筆86/98:IJLG   倉頡: EABT   鄭碼: VKLK   電碼:3306

筆順編號: 441251125221   四角號碼:36112   UNICODE:6E29



基本字義

wēn   ㄨㄣˉ
  1. 不冷不熱:~帶。保~。降~。~泉。~和。~床。
  2. 性情柔和:~柔。~存(撫慰體貼)。~情。~順。~靜。~良。~文爾雅。
  3. 稍微加熱:把酒~一下。
  4. 復習:~習。~故而知新。
  5. 古同瘟。
  6. 姓。

英漢互譯

lukewarm   review   temperature   warm   warm up  

方言集匯

  • 粵語:wan1
  • 客家話:[沙頭角腔]wun1[客英字典]vun1[海陸豐腔]wun1[梅縣腔]wun1[寶安腔]wun1[東莞腔]wun1[臺灣四縣腔]wun1

詳細解釋

  • wēn

〈名〉

  1. (形聲。從水,昷聲。本義:水名)
  2. 古水名 [Wen River]
  3. 即今貴州省遵義市東的洪江
  4. 即今南盤江上游
  5. 溫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溫江縣
  6. 溫度 [temperature]。如:溫暾(不冷不熱);室溫
  7. [中醫]∶熱病 [heat symptom-complex]
    1. 人有寒溫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論衡·寒溫》
  8. 古州名 [Wen prefecture]。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溫州市,轄今永嘉、樂清、瑞安、平陽、文成、泰順等縣地
    1. 上無元年,始置溫州…。——《讀史方輿紀要》

詞性變化

  • wēn

〈形〉

  1. 溫暖,暖和 [warm]
    1. 陰氣溫,故溫氣應之。——《論衡·寒溫》
    2. 衣皮帶茭,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清。——《墨子·辭過》
    3. 溫風始至。——《禮記·月令·季夏》
    4. 覆溫之軀。——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5. 四支猶溫。——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溫清(冬溫夏清);溫谷(溫暖的山谷);溫房(溫暖的房屋);溫奧(溫濕和暖);溫煦(和暖);溫廬(溫馨和暖的房舍);溫暾(煖而不熱);溫郁(溫暖)
  3. 溫和,溫厚;和氣 [gentle and kind]
    1.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詩·邶風·燕燕》
  4. 又如:溫克(溫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溫念(親切的思念);溫仁(溫和仁愛);溫言(溫和的言辭);溫好(柔和優美);溫實(溫厚誠實);溫愿(溫厚恭謹);溫誠(溫厚誠樸);溫富(溫厚富足);溫敏(溫厚聰敏);溫顧(溫存);溫柔鄉(喻美色迷人之境);溫栗(溫和而嚴謹)
  5. 富足 [rich]
    1. 其溫厚矣。——《荀子·榮辱》。注:“足也。”
    2. 居皆溫厚。——《漢書·張敝傳》
  6. 又如:溫厚(富足);溫戶(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稱和祝頌之辭 [respect and express good wishes]。如:溫犀秦鏡(用以稱頌官吏精明,善于斷獄);溫樹不言(居官謹慎的贊語);溫居暖房(慶賀喬遷新居);溫旨(對皇帝旨意的敬稱)
  • wēn

〈動〉

  1. 加熱;使暖和 [warm]。如:溫毛了(用水溫酒,使酒撲出來了);溫炕(暖炕,暖床);把酒溫一下
  2. 復習 [review]
    1. 溫故而知新。——《禮記·中庸》
    2. 溫《緇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溫故知新;溫故(復習學過的知識);溫舊稿(比喻操舊業;干老營生);溫課
  4. [中醫]∶補養 [take a tonic or nourishing food to build up one’s health]
    1. 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素問》
  5. 通“蘊”。蘊藏,蘊積 [hide;store up]
    1. 飲酒溫克。——《詩·小雅·小宛》。《箋》云:雖醉猶能溫藉自持以勝。
    2. 柔色以溫之。——《禮記·內則》。鄭玄注:溫藉也。
    3. 視其溫辭,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莊王》
    4. 治敢往,少溫藉。——《漢書·酷吏義縱傳》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溫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9
  • 《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經》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又水名。《水經》溫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溫谷。《註》卽溫泉也。 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溫之麥。《註》溫,今河內溫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溫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溫。《論語》色思溫。 又性純粹曰溫。《詩·秦風》溫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溫溫,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溫溫恭人。 又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溫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中庸》溫故而知新。《註》溫如燖溫之溫,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溫。 又風名。《禮·月令》季夏溫風始至。 又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溫,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溫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溫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溫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溫驪。《索隱》溫音盜,徐廣曰溫,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葉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溫。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考證:〔《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溫,故號溫洛。〕 謹按太平御覽引此作乾鑿度。今據增鑿字。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溫
  • 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從水聲。烏魂切

English

lukewarm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A4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