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

拼音:rǎn   注音:ㄖㄢˇ

部首: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9

五筆86/98: IVSU   倉頡: END   鄭碼: VQF   電碼: 2676

筆順編號:441351234   四角號碼:34904   UNICODE: 67D3



基本字義

rǎn   ㄖㄢˇ
  1. 把東西放在顏料里使著色:~料。~色。~坊。~缸。印~。
  2. 感受疾病或沾上壞習慣或接觸到什么:~病。感~。傳~。沾~。一塵不~。

英漢互譯

catch   conraminate   dye   imbrue   soil   tincture   tinge   yarn-dye  

方言集匯

  • 粵語:jim5
  • 客家話:[梅縣腔]ngiam5[寶安腔]ngiam3[東莞腔]ngiam3[海陸豐腔]ngiam6[客英字典]ngiam3ngiam5[陸豐腔]gniam6[客語拼音字匯]ngiam4[臺灣四縣腔]ngiam5

詳細解釋

  • rǎn

〈動〉

  1. (形聲。從水,雜聲。一說從木、從水、從九。會意。古染料多來源于植物,故從木;染料須加工成液體,故從水;染須反復進行,故從九。本義:使布帛等物著色)
  2. 同本義 [dye]
    1. 染,以繒為色也。——《說文》
    2. 掌染草。——《周禮·序官》。注:“蘭ň象斗之屬,掌染草,掌以春秋斂染草之物。”
  3. 又如:染博士(染色的工匠);染服(僧侶所穿的緇衣。因緇衣由黑色染成,故稱);染戶(操染色業的人家);染茜(染成大紅色);染采(將織物染成彩色);染事(染色的事務);染網(用牲畜血等染網);一股暖流染紅了她的兩頰;染指甲;染頭發
  4. 傳染,感染 [catch]
    1. 此所以染者眾也。——清· 方苞《獄中雜記》
  5. 又如:染疾(患病);染漬(感染,傳染);染惹(感染,沾上);染恙(染病,傳染);染薰(沾染香氣);染上了流感
  6. 渲染 [apply colors to a drawing]。如:染寫(渲染描繪);染渲(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畫面);染畫(繪畫);染削(潤色削減);染翰(以筆蘸墨);染毫(濡墨揮筆)
  7. 熏染;影響 [influence]
    1. 舜染于 許由、 伯陽。——《呂氏春秋·當染》
    2. 漸染砥礪,幾乎道真。——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
  8. 又如:染尚(濡染崇尚);染化(薰陶教化);染神亂志(思想受到迷惑擾亂);染風習俗(受風俗影響而有所習染);染絲之變(比喻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染惑(外物的影響和迷惑);染上不良習慣;染習(習染)
  9. 污染,沾染 [be contaminated by]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頤《愛蓮說》
  10. 又如:染染手兒(沾點光);染戕(血染戈矛);染潔(操行受到污染);染痘
  11. [在書法時] 落筆 [make strokes]。如:染毫(染翰。沾筆書寫)
  12. 連累;牽連 [implicate]。如:染逮(沾污連累);染涉(參與,涉足);染累(染逮。牽連,連累);染惹(沾染;牽扯)

詞性變化

  • rǎn

〈名〉豆豉醬 [fermented and seasoned soybeans in paste form]

    1. 于是具染而已。——《呂氏春秋》。高誘注:“染,豉醬也。”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染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從水雜聲。徐鍇引裴光遠云:從水,水者所以染。從木,木者桅茜之屬。從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 又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 又《博雅》染耦,和諧也。 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從九會意。俗從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考證:〔再染謂之赤。〕 謹照爾雅原文赤改赬。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染
  • 以繒染爲色。從水雜聲。而切〖注〗徐鍇曰:“《說文》無雜字。裴光遠云:‘從木,木者所以染,梔、茜之屬也;從九,九者染之數也。’未知其審。”

English

dye; be contagious; infec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kxO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