杬

拼音:yuán wán 注音: ㄩㄢˊ ㄨㄢˊ

部首: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8

五筆86/98:SFQN 倉頡: DMMU 鄭碼:FBRD 

筆順編號:12341135 四角號碼:41912 UNICODE: 676C



基本字義

yuán   ㄩㄢˊ
  1. 古書上說的一種喬木,樹皮煎汁可貯藏和腌制水果、蛋類。
  2. 古同芫,芫花。

方言集匯

  • 粵語:jyun4laam2laam5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ngien2[梅縣腔]ngian2[海陸豐腔]ngien2[客英字典]ngien2

《康熙字典》

  • 《辰集中》《木字部》 ·杬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 《唐韻》愚袁切《集韻》遇袁切,音元。《玉篇》木名。《左思·吳都賦》綿杬杶櫨。《李善註》杬,大樹也,皮厚,味近苦澀,剝乾之,皮正赤,煎汁以藏衆果,使不敗壞,豫章有之。 又《爾雅·釋木》杬,魚毒。《註》本作杭。《郭疏》與李註同。《正字通》引《容齋隨筆》改入杬字,今從之。 又五患切,音玩。《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案杬毒熨。《索隱》杬謂按摩而玩弄身體使調也。 又《集韻》虞怨切,音願。椹也。 又《集韻》吾官切,音岏。義同。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Tg4Mg==.htm


杬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