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

拼音:lǎo lào liáo 注音: ㄌㄠˇ ㄌㄠˋ ㄌㄧㄠˊ

部首: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5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12 簡體總筆畫: 15

繁體部首:

五筆86/98:IDUI 倉頡: EKCF 鄭碼: VGKK 電碼: 3388

筆順編號: 441134432511234 四角號碼:34196 UNICODE: 6F66



基本字義

lǎo  ㄌㄠˇ
  1. 雨水大。
  2. 路上的流水,積水:~水。

方言集匯

  • 粵語:liu2liu4lou5
  • 客家話:[海陸豐腔]liau2lau2lo3[梅縣腔]lau5[臺灣四縣腔]liau2lau2lo3[客語拼音字匯]lau2liau2lo2[寶安腔]liau2[客英字典]liau2
  • 潮州話:lao2(láu)lao3(làu)lo2(ló)

詳細解釋

  • Láo

〈名〉

  1. 水名。即“澇水” [Lao River]。在今陜西省戶縣境,北入渭河
  2. 另見 lào;lǎo;liáo

詞性變化

  • lǎo

〈名〉

  1. 雨后積水 [accumulated water after raining]
    1. 潦水盡而寒潭清。——唐· 王勃《滕王閣序》
    2. 秋深潦縮。——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另見 lào;láo,liáo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潦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 《唐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說文》雨大貌。《禮·曲禮》水潦降。 又路上流水也。《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勞去聲。與澇同。淹也。一曰積水。 又《集韻》《正韻》郞刀切,音勞。水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水出鄠縣西南潦谷。 又潦倒,蘊藉貌。《嵆康·絕交書》潦倒麤疎。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水名。《山海經》潦水,出衞臯東。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潦
  • 雨水大皃。從水尞聲。盧皓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雨水也。各本作雨水大皃。今依詩采蘋正義、文選陸機贈顧彥先詩注、衆經音義卷一訂。曲禮釋文亦曰。雨水謂之潦。雨水、謂雨下之水也。左傳曰。水潦將降。召南。于彼行潦。傳曰。行潦、流潦也。按傳以流釋行。服注左傳乃云道路之水。趙注孟子乃云道旁流潦。以道釋行、似非。潦水流而聚焉。故曰行潦。不必在道旁也。從水。聲。盧皓切。二部。俗借澇水字爲之。

English

to flood; a puddle; without car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M2N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