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

拼音:luò   tà   注音:ㄌㄨㄛˋ ㄊㄚˋ

部首: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14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1   簡體總筆畫:14

繁體部首:

五筆86/98:ILXI   倉頡:EWVF   鄭碼:VKZ   電碼: 3374

筆順編號: 44125121554234   四角號碼: 36193   UNICODE:6F2F



基本字義

luò   ㄌㄨㄛˋ
  1. 〔~河〕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方言集匯

  • 粵語:leoi5lok3taap3
  • 客家話:[海陸豐腔]tap7[客語拼音字匯]lo2[臺灣四縣腔]tap7[寶安腔]tap7[客英字典]tap7
  • 潮州話:羅窩5(螺)

詳細解釋

  • Lěi

〈名〉古水名。又名治水 [Lei River]。上游為今桑干河、中段為永定河、下游為海河之河流。發源于山西省神池縣東,向東流經河北省至天津入海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漯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 《廣韻》他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托合切,音錔。水名。《前漢·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 又漯隂,縣名,屬平原郡,漢有漯隂侯。 又滀漯,水攢聚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水名。出鴈門。或作灅。○按《說文》本作濕,或省作。後以濕爲乾溼之溼,而又轉爲漯字。字右從日下糸。

English

river in northern Shandon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I3OA==.htm


漯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