漘

拼音:chún   注音:ㄔㄨㄣˊ

部首: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14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11   簡體總筆畫: 14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IDFE   倉頡: EMVB   鄭碼: VGQ   電碼: 3349

筆順編號: 44113115342511   四角號碼:31127   UNICODE: 6F18



基本字義

chún   ㄔㄨㄣˊ
  1. 水邊:“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兮。”
  2. 臨水的山崖。

方言集匯

  • 粵語:seon4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sun2[梅縣腔]shun2[陸豐腔]shun3[寶安腔]sun2[海陸豐腔]shun2[客英字典]shun2fin2

詳細解釋

  • chún

〈名〉水邊 [water side]

    1. 漘,水厓也。——《說文》
    2.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漘兮。——《詩·魏風·伐檀》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漘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 《廣韻》食倫切《集韻》《韻會》船倫切,音唇。《說文》水厓也。《詩·王風》在河之漘。《傳》漘,水隒也。《疏》引爾雅云:夷上灑下不漘。郭云:涯上平坦而下水深爲漘。《集韻》或省作浱。*考證:〔《詩·王風》在河之漘。《疏》引爾雅云,夷上灑下曰漘。〕 謹照原文灑下改灑下。曰漘改不漘。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漘
  • 水厓也。從水脣聲。《詩》曰:“寘河之漘。”常倫切

English

bank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I2N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