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

拼音:tiáo sháo 注音: ㄊㄧㄠˊ ㄕㄠˊ

部首: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5 簡體總筆畫: 8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5 繁體總筆畫: 11

五筆86/98: AVKF 倉頡:TSHR 鄭碼:EYJ 電碼:5378

筆順編號: 12253251 四角號碼:44602 UNICODE:82D5



基本字義

tiáo   ㄊㄧㄠˊ
  1. 古書上指凌霄花。
  2. 〔~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羽狀復葉,花紫色,可作綠肥。亦稱“野豌豆”。
  3. 指葦子的花。

方言集匯

  • 粵語:tiu4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tiau2[梅縣腔]tiau2[海陸豐腔]tiau2[客英字典]tiau2

詳細解釋

  • sháo
  1. ——如“紅苕”[sweet patato]。甘薯的別名
  2. 另見 tiáo

詞性變化

  • tiáo

〈形〉

  1. 高、遠 [high;far]。
  2. 如:苕亭(高聳的樣子);苕苕(很高的樣子;很遠的樣子。通“迢迢”)
  3. 另見 sháo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苕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又《詩·小雅》《苕之華》蕓其黃矣。《註》陵苕,一名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註》一名連苕。 又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又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又《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苕
  • 艸也。從艸召聲。徒聊切

English

rush plant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EyM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