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拼音: kàn   kān   注音:ㄎㄢˋ ㄎㄢ

部首:   部外筆畫:4   總筆畫: 9

五筆86/98: RHF   倉頡: HQBU   鄭碼: MDL   電碼: 4170

筆順編號: 311325111   四角號碼:20605   UNICODE:770B



基本字義

kàn   ㄎㄢˋ
  1. 使視線接觸人或物:~見。~書。~齊。
  2. 觀察,判斷:~病。觀~。~好(根據市場情況,估計某種商品好銷)。~透(透徹深刻地了解或認識。亦稱“看破”、“看穿”)。~風使舵。
  3. 訪問,拜望:~望。~朋友。
  4. 照應,對待:~重(zhòng )。~輕。~待。
  5. 想,以為:~法。
  6. 先試試以觀察它的結果:做做~。
  7. 提防,小心:別跑,~摔著。
  8. 安排:~茶。~酒。~座。

方言集匯

  • 粵語:hon1hon3
  • 客家話:[海陸豐腔]kon5kon1[客英字典]kon5kan1[臺灣四縣腔]kon5kon1[寶安腔]kon5[陸豐腔]kon5[梅縣腔]kon5[沙頭角腔]kon5[東莞腔]kon5[客語拼音字匯]kon4
  • 潮州話:toin2(thói)

詳細解釋

  • kān

〈動〉

  1. 守護 [look after;take care of;tend]
    1. 原是一個老軍看管。——《水滸全傳》
  2. 又如:看坡(守護莊稼);看陵(看守皇帝陵墓);看養(守護,照料);看錢奴(守財奴);看雞(孵雞);看肚兜銅錢(僅有的幾個錢);看墳的打抽豐(歇后語。吃鬼;向鬼索取財物。比喻極為刻薄,吝嗇)
  3. 看押,監視以防逃跑 [keep under surveillance]。如:看住他,別讓這小子跑了!
  4. 另見 kàn

詞性變化

  • kàn

〈助〉

  1. “看怎么樣”的省略,用在動詞或動詞結構的后面,表示試一試
    1. 趙能道:“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水滸全傳》
  2. 另見 kān

《康熙字典》

  • 《午集中》《目字部》 ·看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刊。《說文》睎也。《博雅》視也。《吳志·周魴傳》看伺空隙。《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又《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又《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又姓。見《姓苑》。 又《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又葉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又葉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 《說文》從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

說文解字

  • 《卷四》《目部》 ·看
  • 睎也。從手下目。,看或從倝。苦寒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睎也。從手下目。鍇曰。宋玉所謂揚袂障日而望所思也。此會意。苦寒切。十四部。

English

look, see; examine, scrutiniz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MxNzk=.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