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

拼音: chuí   注音:ㄔㄨㄟˊ

部首: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3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8   簡體總筆畫: 13

繁體部首:

五筆86/98:QTGF   倉頡: XCHJM   鄭碼: PMEB   電碼:6925

筆順編號: 3111531212211   四角號碼: 82715   UNICODE: 9524



基本字義

(錘)

chuí   ㄔㄨㄟˊ
  1. 配合秤桿稱(chēng )輕重的金屬塊:秤~(秤砣)。
  2. 敲打物件的器具:~子。鐵~。
  3. 用錘敲打:~打。~煉(a.磨煉;b.刻苦鉆研,反復琢磨使技藝等精煉、純熟)。千~百煉。
  4. 古代的一種兵器,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銅~。
  5. 古代重量單位,一錘等于八銖(一說六銖)。

英漢互譯

hammer  

方言集匯

  • 粵語:ceoi4

詳細解釋

錘、鎚 chuí〈量〉

  1. (形聲。從金,垂聲。本義:古代重量單位) 同本義 [ancient weight unit]
  2. 八銖
    1. 錘,八銖也。——《說文》
    2. 有千金之璧,而無錙錘之礛諸。——《淮南子·詮言》
  3. 十二兩
    1. 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淮南子·詮言》
  4. 六銖
    1. 銖六則錘。——《風俗通義》

詞性變化

錘 chuí〈名〉

  1. 槌子,俗稱榔頭 [hammer]。如:鐵錘;釘錘;錘骨(內耳聽骨之一;形狀似錘子)
  2. 古兵器名。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 [mallet]。如:銅錘
  3. 秤砣 [weight]。如:秤錘;錘鉤(指衡器。鉤指秤鉤)
  4. 錘形物 [sth.shaped like a mallet]
    1. 曾招漁侶下清潯,獨繭初隨一錘深。——唐· 陸龜蒙《頃自桐江得一釣車》

錘 chuí〈動〉

  1. 打;擊 [hit;strike]
    1.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于謙《石灰吟》
  2. 又如:錘鍛(錘擊;鍛造);錘淬(錘擊并淬火);錘爐(鍛打)

《康熙字典》

  • 《戌集上》《金字部》 ·錘
  •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說文》八銖也。《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按此與說文解異。 又《玉篇》稱錘也。《博雅》權謂之錘,其形垂也。《韻會》或作鎚。 又《博雅》重也。《揚子·方言》重也。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註》錘,直垂反。 又與垂同。《揚子·太經》錘以玉鐶。 又人名。《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註》二人皆方士。錘,直垂反。 又縣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索隱註》縣名。屬東萊。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稱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釋文》錘,直僞反。劉讀直危反。 又《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一曰側意。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鍛器。《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註》爐,烹物之具。錘,成物之具。 又《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又《韻會》息委切,音髓。義同。

說文解字

  • 《卷十四》《金部》 ·錘
  • 八銖也。從金垂聲。直垂切

English

balance weight on scale; hammer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I5NjI=.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