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21日中午1点左右,从前线匆匆赶回来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乘车来到了玉泉山的净明园,毛主席正在这里睡午觉,急切的彭德怀不顾秘书和警卫员的阻拦,强闯毛主席的卧室,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原来在1950年12月31日晚,当其他人在庆祝新年到来之时,位于朝鲜半岛的彭德怀趁着敌人麻痹大意之际,发动了对美军的进攻,30多万志愿军在茫茫的雪原上,顶着凛冽的寒风向美军的前沿阵地发起了冲锋,枪炮声此起彼伏,浓浓的硝烟弥漫在朝鲜半岛上空,按照原计划志愿军分两个纵队向40多公里的防线发起了进攻,迅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 面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敌军的防线混乱不堪,由于背靠汉江,有被全歼的风险,1月2日敌军仓皇向南撤退,彭德怀命令志愿军乘胜追击,歼灭了南朝鲜第1、2、5、6师和美军24师、25师等一部,共计19000多人,1月3日,李奇微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撤退,为防止敌军设圈套诱使志愿军南进,1月8日,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占据有利地形阻止防御。 这次发动的第三次战役正是冰雪连天的酷寒天气,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忍饥挨冻,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往前推进了110公里,但是敌军的主力部队仍伤亡不大。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不足,每个战士携带的口粮只够支持7天左右,不足以支撑连续作战,从1月下旬开始,就派遣了数百架飞机协助,拉开了反攻的序幕,第四次战役被迫开打。 敌人的反击之快出乎彭德怀的预料,由于后勤保障不到位,志愿军战士面临美军的冲击,浴血奋战,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下英勇作战,然而仅仅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是不够的,后勤保障不过来,仅仅一周的时间,志愿军就伤亡了8000多人,损失惨重,为了避免更大伤亡,彭德怀命令部队且战且退,机动防御。 对于志愿军面临的种种困境,彭德怀心急如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后果会更加严重,问题繁多电报上肯定说不清楚,彭德怀当机立断,回北京!他要当面和毛主席详谈此事,尽快解决志愿军的后勤问题。 2月20日,彭德怀冒着被敌人轰炸的危险,乘吉普车赶了一夜的路到了安东,在这里坐专机到沈阳,从沈阳直飞北京,到北京后,顾不上休息吃饭,彭德怀跑到了中南海,却被聂总告知毛主席在玉泉山,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玉泉山,得知主席在午睡后,心急如焚的他不顾秘书和警卫的阻拦,强闯毛主席的卧室,来到床边把毛主席给叫醒了。 毛主席醒来后看见是彭老总,再看一眼外面站着的秘书和警卫员,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一边穿衣一边打趣彭老总只有你彭老总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得知彭老总还没有吃饭时,主席严肃地让彭老总先吃饭,吃完了以后再谈,彭老总匆匆把饭吃了,就和毛主席来到了会客室详谈,并提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困难。 彭老总提出了4项问题: 1、部队损失无法得到补充:由于作战地点在朝鲜战场,且俘虏人员全是外国人,志愿军损失没法就地补充,战斗力越来越弱; 2、武器弹药供应不足:朝鲜战场天气寒冷,战士迫切需要棉服御寒,缴获的武器、坦克、大炮和汽车等,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不会使用和维修,很多都没办法开走,又没有地方隐蔽,敌机来了就是活靶子; 3、物资供应不足:由于道路及农田被飞机炸毁,志愿军的物资补给非常困难,且道路被毁,从国内运输物资不便,战士需要的棉衣等紧迫物资供应不足,很多战士都被冻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还有更多的战士因为冻伤造成了非战斗减员; 4、粮食不足:还是同样的问题,道路被毁,粮食供应不上,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打仗,营养不良很多战士都患上了夜盲症、体力下降等疾病,作战行动大受影响; 对于彭老总提出的这几项问题,毛主席也很重视,他向各军区发了电报,要求所有部队成建制地出国轮番作战,并向斯大林发了电报,请求苏联协助出动空军和高射炮部队,斯大林同意派两个空军师入朝保障志愿军额后勤补给线,还下令全国各地要全力保障前线志愿军的后勤问题,粮食棉服等优先供应,如此一来,志愿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敌人被阻止在三八线附近,李奇微不得不下令部队转入战略防御。 彭老总心里装着这些在前线流血的战士,为了他们不惜如此冲动,使得全国各地支援前线的力度大大加强,志愿军战士的后勤得以保障,部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造句:年月日彭德怀强闯毛主席的卧室究竟是为了何事
造句:年月日彭德怀强闯毛主席的卧室究竟是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