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ong chong
部首:冫
部首筆畫:2
總筆畫:6
筆順:捺橫豎折橫豎
詳細釋義
讀chong時
①<動>向上沖。《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②<形>虛;空虛。《老子》:“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③<形>謙虛。《諫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④<名>交通要道。《失街亭》:“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沖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
⑤<動>快速向前沖。《雁蕩山》:“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
⑥<動>碰撞;沖擊。《黔之驢》:“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⑦<動>侵襲;侵犯。《教戰守策》:“其筋骸之所沖犯。”
【注】“沖”和“衝”,原是意義各不相同的兩個字,


③義屬“沖”,
④以后各義屬“衝”,今簡化為“沖”。
【沖沖】1.鑿冰聲。2.感情激動的樣子。王實甫《西廂記》二本四折:“則見他走將來氣沖,怎不教人恨匆匆。”
【沖喜】舊時迷信,在家里人病重時辦喜事,借以破解不祥。
【沖要】軍事或交通上的重要之地。《后漢書.西羌傳》:“通俗沖三十三所,皆作塢壁,設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