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

拼音: dòng   注音: ㄉㄨㄥˋ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NMGK   倉頡:PBMR   鄭碼: ULD   電碼: 1871

筆順編號: 442251251   四角號碼:97020   UNICODE:606B



基本字義

dòng   ㄉㄨㄥˋ
  1. 〔~嚇(hè)〕恐嚇,嚇(xià )唬。

英漢互譯

fear  

方言集匯

  • 粵語:dung6tung1
  • 客家話:[客英字典]tung2[海陸豐腔]tung2[梅縣腔]tung2[臺灣四縣腔]tung2[客語拼音字匯]dung4[寶安腔]tung3
  • tung2
  • 潮州話:胎翁5(童)

詳細解釋

  • dòng

〈動〉

  1. 恐懼 [fear]
    1.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網時恫。——《詩·大雅·思齊》
    2. 國大亂,百姓恫恐。——《史記·燕世家》
  2. 又如:恫震(震驚);恫恐(恐懼);恫懼(恐懼);恫脅(恐嚇威脅);恫駭(恐嚇,嚇唬);恫喝(— hè)(恐嚇)
  3. 同“挏”。推動 [promote]。如:恫擾(動亂)
  4. 另見 tōng

《康熙字典》

  • 《卯集上》《心字部》 ·恫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6
  •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說文》痛也。從心同聲。《詩·大雅》神罔時恫。《集韻》或作痌恿。 又呻吟也。《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 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又《廣韻》《韻會》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說文解字

  • 《卷十》《心部》 ·恫
  • 痛也。一曰呻吟也。從心同聲。他紅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痛也。大雅思齊傳曰。恫。痛也。康誥。恫鰥乃身。從心。同聲。他紅切。九部。一曰呻吟也。呻吟見口部。匡謬正俗曰。太原俗呼痛而呻吟爲通喚。周書痌瘝是其義。江南謂呻喚。關中謂呻恫。按前說可包後說。此等恐皆後人入也。

English

in pain, sorrowful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DQ0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