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

拼音:tiǎn   注音: ㄊㄧㄢˇ

部首: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5   簡體總筆畫: 8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4   繁體總筆畫: 7

五筆86/98:GDNU   倉頡: HKP   鄭碼:AGU   電碼: 1812

筆順編號:11342444   四角號碼:10338   UNICODE: 5FDD



基本字義

tiǎn   ㄊㄧㄢˇ
  1. 辱,有愧于,常用作謙辭:~在知交。~屬知己。~列門墻(愧在師門)。~為人師。

方言集匯

  • 粵語:tim2
  • 客家話:[海陸豐腔]tiam3[客英字典]tiam3[臺灣四縣腔]tiam3[梅縣腔]tiam3[寶安腔]tiam3[客語拼音字匯]tiam3
  • 潮州話:胎奄2(添2)

詳細解釋

  • tiǎn

〈動〉

  1. (形聲。從心,天聲。本義:羞辱,愧對;辱)
  2. 同本義 [disgrace]
    1. 忝,辱也。——《說文》
    2. 無忝祖考。——《書·君牙》
    3. 辟不辟,忝厥祖。——《書·太甲上》。傳:“忝,辱也。”
    4. 無忝爾所生。——《詩·小雅·小宛》
    5. 二十忝科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3. 又如:有忝(有愧于;有辱)
  4. 榮幸[做] [have the honor to be]——用作謙詞。
  5. 如:忝列門墻;忝在知交
  6. 同“腆”。挺起;凸出 [throw forward]
    1. 假僧接刀在手,解開衣服,忝起胸膛,將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響一聲,把腹皮剖開。——《西游記》

詞性變化

  • tiǎn

〈副〉

  1. 表示愧于進行某事 [unworthy,thily]——用作謙詞
    1. 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陳壽《三國志》
  2. 又如:忝眷;忝居

《康熙字典》

  • 《卯集上》《心字部》 ·忝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念切,音舚。義同。

說文解字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辱也。小雅小宛曰。無忝爾所生。傳云。忝、辱也。從心。天聲。他典切。按從天爲聲、則古音必在十二部。葢或之或體耳。自字林讀他念切、而失其本音矣。

English

disgraced; ashamed; self-deprecating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ODM0O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