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

拼音:duò   huī   注音: ㄉㄨㄛˋ ㄏㄨㄟ

部首: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1

五筆86/98: BDEF   倉頡:XXNBG   鄭碼:YGQB   電碼:1077

筆順編號: 52132511121   四角號碼:74104   UNICODE:5815



基本字義

(墮)

duò   ㄉㄨㄛˋ
  1. 掉下來,墜落:~落。~地。~馬。~胎。~甑不顧(喻對已經過去的事,不作無益的惋惜)。

英漢互譯

fall   sink  

方言集匯

  • 粵語:do6
  • 潮州話:dui6(ti),hui1

詳細解釋

墮、隓 duò〈動〉

  1. (形聲。從土,隋聲。甲骨文字形,右邊是“阜”(象陡坡),左邊是倒過來的“人”。會意。表示人從陡坡上掉下。本義:毀壞)
  2. 同本義 [fall;sink]
    1. 墮,敗城阜曰墮。——《說文》
    2. 萬事墮哉。——《書·益稷》
    3. 墮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西漢· 賈誼《過秦論》
    4. 周道衰,法度墮。——《漢書·刑法志》
    5. 敵人紛墮如落葉。——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墮廢(毀壞;衰落);墮罪(降罪);墮地(落地。指出生);墮局(落入騙避);墮睫(落淚);墮墜(跌落);飛機墮海
  4. 脫落 [come off]。如:墮齒;墮角;墮指(凍掉手指);墮顛(脫發禿頂)

詞性變化

墮 duò〈形〉

  1. 假借為“惰”。懶散;懈怠 [sluggish]
    1. 臣下墮而不忠,則卑辱困窮。——《管子·形勢》
    2. 動無墮容,口無虛言。——《淮南子·兵略》
  2. 又如:墮慢(懈怠輕慢);墮夫(懶漢);墮民(惰民);墮怠(怠慢;懶惰);墮倪(怠惰傲慢);墮容(精神不振,有怠惰之色)

《康熙字典》

  • 《丑集中》《土字部》 ·墮
  • 《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同。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旣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 又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儐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 又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同惰。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孈。義同。 又《廣韻》他果切,音垛。倭墮,髻也。 又葉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紫燄噓呵,高靈下墮。冶音與。又、,同隓。*同墮。《史記·高祖紀》漢王急推墮二子。《賈誼傳》梁王墮馬。墮字原從阜,不從隋作。

English

fall, sink, let fall; degenerat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k3O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