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

拼音:   注音: ㄆㄨˊ

部首:   部外筆畫:14   總筆畫: 17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14   簡體總筆畫:17

繁體部首:

五筆86: IWOY   五筆98: IWOG   倉頡: EOTO   鄭碼:VNKU   電碼: 3450

筆順編號:44132224314311134   四角號碼:32185   UNICODE:6FEE



基本字義

  ㄆㄨˊ
  1. 〔~陽〕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2. 姓。

方言集匯

  • 粵語:buk6
  • 客家話:[海陸豐腔]puk8[客語拼音字匯]pug6[臺灣四縣腔]puk8[客英字典]puk8
  • 潮州話:頗翁4(撲)

詳細解釋

〈名〉

  1. 古水名 [Pu River]
    1. 濮,濮水出東郡 濮陽,南入 鉅野。——《說文》
    2. 桑間濮上之音。——《禮記·樂記》
    3. 釣于濮水。——《莊子·秋水》
  2. 古州名 [Pu prefecture]。隋開皇十六年(公年596年)改濮陽郡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鄄城北。轄境相當于今山東省鄄城、范縣及河南省濮陽縣南部地區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濮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4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木切,音卜。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水經》瓠子河,出東郡濮陽縣北河,東至濟隂句縣爲新溝,又東北過廩丘縣爲濮水。 又州名。《廣輿記》屬東昌府,春秋衞成公都此,漢鄄城,隋濮州。 又竹名。《前漢·哀牢夷傳》其竹節相去一尺,名濮竹。 又《孫·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鼓曰濮。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濮
  • 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從水僕聲。博木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濮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東郡濮陽、二志同。前志濮陽下曰。衞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顓頊虛。杜預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虛。今直大名府開州西南濮陽故城是也。鉅野、二志屬山陽郡。前志鉅壄下曰。大壄澤在北。兗州藪。卽西狩獲麟之所。爾雅十藪之一。今山東曹州府鉅野縣、漢舊縣也。自隨以後。濟流枯竭。大野漸微。元末爲河所決。河徙後遂涸爲平陸。濮水者、殷紂時師延作靡靡之樂。已而自沈之水也。前志陳畱郡封丘下曰。濮渠水首受泲。東北至都關入羊里水。水經注濟水篇言濮渠故瀆、自濟東北流爲高梁陂。又東逕匡城北。又東北逕酸棗縣故城南。又東逕蒲城北。又東逕韋城南。又東逕長垣縣故城北。又東分爲二瀆。北濮出焉。濮渠又東逕須城北。又東逕濮陽故城南。又東逕離狐縣故城南。又東逕葭密縣故城北。又東北逕鹿城南。又東與句瀆合。與濟同入鉅野。按酈所云、卽許所說故道也。今濮河自河南封邱縣流徑長垣縣北、東明縣南。又東經開州東南。合洪河入山東濮州界。俗譌爲普河。方輿紀要曰。今濟絶河遷。濮水源流不可復考矣。從水。僕聲。博木切。三部。牧誓、左傳之濮人、百濮、則在江漢之南。

English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Q4Nw==.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