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

拼音:   shì   注音: ㄗㄜˊ ㄕˋ

部首:   部外筆畫:13   總筆畫:1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13   簡體總筆畫: 16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ILFF   倉頡:EWLJ   鄭碼: VLBU   電碼: 3419

筆順編號:4412522112143112   四角號碼:36141   UNICODE: 6FA4



基本字義

  ㄗㄜˊ

方言集匯

  • 粵語:zaak6
  • 客家話:[陸豐腔]cet7[梅縣腔]cet8[寶安腔]cak8[客語拼音字匯]cag6ced6dag6[海陸豐腔]cet8[客英字典]cet8[臺灣四縣腔]cet8

詳細解釋

  • duó

——“凌澤”( língduó):冰錐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澤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3
  • 〔古文〕《唐韻》丈伯切《集韻》《韻會》《正韻》直格切,音宅。《周語》澤,水之鐘也。《風俗通·山澤篇》水草交厝,名之爲澤。澤者,言其潤澤萬物,以阜民用也。 又光潤也。《禮·少儀》澤劒首。 又雨澤。《易·夬卦》澤上于天。 又德澤。《書·畢命》澤潤生民。 又洗濯曰澤。《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以手宜潔淨,不得臨食始捼莎也。 又褻衣曰澤。《詩·秦風》與子同澤。《箋》袴也。 又香澤。《梁文帝樂府》八月香油好煎澤。又澤宮。《禮·射儀》必先習射于澤。澤者,所以擇士也。 又州名。《韻會》秦上黨郡,隋爲澤州。 又《集韻》《正韻》施隻切,音適。與釋同。《詩·周頌》其耕澤澤。《疏》釋釋然土皆解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鐸。格澤,星名,音鶴鐸。《史記·天官書》格澤,星如炎火之狀。 又《集韻》夷益切,音繹。與醳同。《禮·郊特牲》舊澤之酒。《註》澤,讀爲醳。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澤
  • 光潤也。從水睪聲。丈伯切

English

marsh, swamp; grace, brilliance; damp, moist; fertil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zQzN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