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

拼音:   jǐ   注音:ㄐㄧˋ ㄐㄧˇ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6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五筆86/98:IYJH   倉頡: EYKL   鄭碼: VSND   電碼: 3444

筆順編號: 441413432   四角號碼: 30124   UNICODE:6D4E



基本字義

(濟)

  ㄐㄧˋ
  1. 渡,過河:同舟共~。
  2.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世。救~。賑~。周~。接~。
  3. 補益:無~于事。

英漢互譯

aid   cross a river   help  

方言集匯

  • 粵語:zai2zai3
  • 潮州話:zi3(chì)zi2(chí)

詳細解釋

濟 Jǐ〈名〉

  1. (形聲。從水,齊聲。本義:水名,即濟水。古四瀆之一)
  2. 同本義。[Ji River]
    1. 濟,濟水也。出 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 汦——《說文》
    2. 濟水源出 贊皇山。——《穆天子傳》
    3. 陰谷皆入濟。—— 清· 姚鼐《登泰山記》
  3. 發源于今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原在山東境內與黃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黃河改道,下游被黃河淹沒。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
  4. 州名 [Ji prefecture]
  5.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南
  6. 五代周置,在今山東省巨野縣
  7. 金置,在今吉林省農安縣

詞性變化

濟 jǐ〈形〉

  1. 眾多 [numerous]
    1. 濟濟多士。——《左傳·成公二年》
  2. 又如:人才濟濟;濟濟(眾多);濟濟一堂(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濟濟彬彬(形容人才眾多且文雅有禮)
  3. 整齊美好的樣子 [neat and fine]
    1. 四驪濟濟。——《詩·齊風·載驅》
  4. 又如:濟然;濟楚(整齊清潔);濟濟(整齊美好的樣子)
  5. 另見 jì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濟
  • 〔古文〕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說文解字

  • 《卷十一》《水部》 ·濟
  • 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從水齊聲。子禮切〖注〗、泲,古文。

English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Njc4OA==.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