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

拼音:   cī   注音: ㄘˋ

部首: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 8

繁體部首:

五筆86: GMIJ   五筆98: SMJH   倉頡: DBLN   鄭碼: FLKD   電碼:0459

筆順編號:12523422   四角號碼:52900   UNICODE: 523A



基本字義

  ㄘˋ
  1.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繡。~傷。~殺。
  2. 暗殺:~客。被~。行~。
  3. 偵探,打聽:~探。
  4. 用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壞處:諷~。譏~。
  5. 尖銳像針的東西:芒~。魚~。~叢。

英漢互譯

puncture   stab   stabbed   stick   sting   thorn   thrust  

方言集匯

  • 粵語:ci3cik3sik3
  • 客家話:[寶安腔]ciuk7
  • ci5[梅縣腔]ze5ciuk7lak7[臺灣四縣腔]ciuk7cih5[客英字典]cih5ciuk7cu5[東莞腔]ci5[海陸豐腔]ciuk7cih5[客語拼音字匯]ci4cug5qiag5qiug5[陸豐腔]ciuk7
  • 潮州話:ceng3(tshùrng舊時:tshg)ci3(chhì)

詳細解釋

<象>

  1. 激烈的撞擊或爆炸聲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聲,他滑了一個跟頭
  2. 另見 cì

詞性變化

〈名〉

  1. 泛指尖利如針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種多刺的竹);刺兒(尖銳像針的東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name card]
    1. 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宗臣《報劉一丈書》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寫的姓名);刺紙(猶名片);刺請(以名刺邀請)
  4. 兵器的鋒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屬)
  5. 旁邊 [side]。如:刺斜(旁邊);刺邪里,刺斜(旁邊)
  6. 另見 cī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刀字部》 ·刺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此去聲。《說文》刺,直傷也。從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又《韻會》棘芒也。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註》刺,訊決也。又刺史,官名。《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跡切,音磧。穿也,傷也。《增韻》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殺之。又針黹也。《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又偵伺也。《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朝廷事。又《韻會》黥也。又撐也。《史記·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又七計切,音砌。《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集韻》俗作。《韻會》從朿從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說文解字

  • 《卷四》《刀部》 ·刺
  •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從刀從朿,朿亦聲。七賜切

English

stab; prick, irritate; prod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g0.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