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

拼音:jiǎo jiào 注音: ㄐㄧㄠˇ ㄐㄧㄠˋ

部首: 部外筆畫: 13 總筆畫: 16

五筆86/98:TRYT 倉頡:HOHSK 鄭碼: OISM 電碼: 1797

筆順編號:3323251141533134 四角號碼: 28240 UNICODE: 5FBC



基本字義

jiǎo   ㄐㄧㄠˇ
  1. 同僥。
  2. 求。

方言集匯

  • 粵語:giu2giu3jiu1
  • 客家話:[客英字典]hiau1
  • giau1[海陸豐腔]giau5hiau1[梅縣腔]giau1[陸豐腔]giau5[臺灣四縣腔]giau5hieu1hiau1

詳細解釋

  • jiāo

〈動〉

  1. 竊取,抄襲 [steal]
    1. 徼,抄也。——《廣韻》
    2. 惡徼以為知者。——《論語》。孔注:“抄也。”
  2. 揭發 [expose]。如:徼駮(謂揭發、批駁);徼訐(揭人隱私)
  3. 另見 jiǎo;jiào;yāo

詞性變化

  • jiào

〈名〉

  1. 邊界,邊境 [boundary;border]
    1. 復尋金沙江,極于牦徼外。—— 錢謙益《徐霞客傳》
  2. 又如:徼人(邊民);繳外(邊界外;國外);徼亭(邊境哨所);徼塞(邊塞);徼障(邊境;邊塞)
  3. 另見 jiāo;jiǎo;yāo

《康熙字典》

  • 《寅集下》《彳字部》 ·徼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3
  • 《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說文》循也。《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牱爲徼。《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叫平聲。《玉篇》要也,求也。《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註》徼,要也。《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論語》惡徼以爲知者。《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徼受詘。《註》司馬彪云:徼,遮也。,倦也,謂遮其倦者。

說文解字

  • 《卷二》《彳部》 ·徼
  • 循也。從彳敫聲。古堯切

English

frontier, border; inspect, patrol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zA0O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