茿

拼音:zhú 注音: ㄓㄨˊ

部首: 部外筆畫:6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6 簡體總筆畫: 9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 6 繁體總筆畫:12

五筆86:AAMY 五筆98:AAWY 倉頡: TMNJ 鄭碼: EBQD 

筆順編號: 122121354 四角號碼:44117 UNICODE: 833F



基本字義

zhú   ㄓㄨˊ
  1. 〔萹~〕一種清濕熱、利小便的中藥草。亦稱“萹蓄”、“扁竹”。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茿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 《唐韻》《韻會》張六切,音築。《玉篇》篇茿也。《爾雅》作蓄。《郭註》似小藜,赤莖有節,好生道旁,可食。殺蟲。

說文解字

  • 《卷一》《艸部》 ·茿
  • 萹茿也。從艸,筑省聲。陟玉切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jI0NQ==.htm


茿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