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拼音:wéi   注音:ㄨㄟˊ

部首:   部外筆畫:0   總筆畫:9

五筆86: NHKH   五筆98:NKGJ   倉頡: DMRQ   鄭碼:XJMB   電碼: 7279

筆順編號: 521251152   四角號碼:47506   UNICODE:97CB



基本字義

"wéi   ㄨㄟˊ
"

方言集匯

  • 粵語:wai4wai5
  • 客家話:[海陸豐腔]wui2wui3[寶安腔]wui3[客英字典]vui3[陸豐腔]wui3[客語拼音字匯]vui1[臺灣四縣腔]wi2wi3[梅縣腔]wi2wui2

《康熙字典》

  • 《戌集中》《韋字部》 ·韋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0
  • 〔古文〕《唐韻》宇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幃。《說文》相背也。從舛口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廣韻》柔皮。《左傳·僖三十三年》以乗韋先。《疏》乗韋,四韋也。《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註》韋弁,韎韋之弁。《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挈盈乎。 又《前漢·郊祀歌》依韋響昭。《註》師古曰:依韋諧和,不相乖離也。 又國名。《詩·商頌》韋顧旣伐。《箋》韋,豕韋,彭姓也。《左傳·襄二十四年》在商爲豕韋氏。《註》豕韋,國名。《一統志》直隷大名府滑縣,古豕韋氏之國。 又豨韋氏,古帝王號。《莊子·外物篇》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 又不韋,縣名,屬益州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姓苑》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于豕韋,以國爲氏。 又通圍。《前漢·成帝紀》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註》師古曰:韋,與圍同。 又《集韻》胡隈切,音徊。本作回。詳囗部回字註。

說文解字

  • 《卷五》《韋部》 ·韋
  • 相背也。從舛囗聲。獸皮之韋,可以束枉戾相韋背,故借以爲皮韋。凡韋之屬皆從韋。,古文韋。宇非切〖注〗、,亦古文韋。

English

tanned leather; surname; KangXi radical number 178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kyOTc=.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