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拼音:   gū   注音:ㄍㄨˇ ㄍㄨ

部首:   部外筆畫:0   總筆畫: 9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0   簡體總筆畫:9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0   繁體總筆畫: 10

五筆86/98:MEF   倉頡:BBB   鄭碼: LW   電碼: 7539

筆順編號:255452511   四角號碼: 77227   UNICODE: 9AA8



基本字義

 ㄍㄨˇ
  1.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里面支持身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頭。~胳(全身骨頭的總稱)。~節。~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系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干(gàn)。
  2. 像骨的東西(指支撐物體的骨架):傘~。扇~。
  3. 指文學作品的理論和筆力:~力(a.雄健的筆力;b.剛強不屈的氣概)。風~(古典文藝理論術語,指文章的藝術風格,亦指作品的風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質、氣概:俠~。~氣。

方言集匯

  • 粵語:gwat1
  • 客家話:[沙頭角腔]gut7[客語拼音字匯]gud5[海陸豐腔]gut7[客英字典]gwut7[臺灣四縣腔]gut7[東莞腔]gut7[寶安腔]gut7[陸豐腔]gut7[梅縣腔]gut7

詳細解釋

  1. ——表示聲、形、動作。如:骨都都(形容連續不斷向外冒);骨骨農農(咕咕噥噥;嘀嘀咕咕);骨轆轆(象聲詞。滾動聲)
  2. 另見 gǔ

《康熙字典》

  • 《亥集上》《骨字部》 ·骨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0
  •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又多骨,白荳別名。見《本草綱目》。

說文解字

  • 《卷四》《骨部》 ·
  • 肉之覈也。從冎有肉。凡骨之屬皆從骨。古忽切

English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kyMDY=.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