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

拼音:cuō   注音:ㄘㄨㄛ

部首:   部外筆畫: 9   總筆畫: 1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 9   簡體總筆畫:16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10   繁體總筆畫: 17

五筆86/98: KHUA   倉頡:RMTQM   鄭碼:JIUB   電碼:6458

筆順編號:2512121431113121   四角號碼:68112   UNICODE: 8E49



基本字義

cuō   ㄘㄨㄛˉ
  1. 〔~跎〕a.把時光白耽誤過去,如“日月~~”;b.失足。
  2. 〔~跌〕失足摔倒,喻意外的差錯或失誤。

方言集匯

  • 粵語:co1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co2ca1[寶安腔]ca1co1[海陸豐腔]co2ca1[客英字典]co2[梅縣腔]co1co5[客語拼音字匯]co1

詳細解釋

  • cuō

〈動〉

  1. (形聲。從足,差聲。本義:失足,跌跤)
  2. 同本義 [fall]
    1. 中坡蹉跎。——《楚辭·王褒·九懷株昭》。注:“失足。”
  3. 又如:蹉跌(跌倒;失誤)
  4. 時光白白過去 [waste time]
    1. 蹉,蹉跎,失時也。——《說文新附》
  5. 過 [pass]。如:蹉蹉(虛度;失時);蹉西(偏西);蹉跎時日(虛度光陰)
  6. 踩;踏 [tread]。如:蹉踏(踩踏);蹉碎(踏碎)
  7. 趕,趕路 [hurry on with one’s journey]。如:連夜蹉程;又得蹉前五里程

詞性變化

  • cuō

〈名〉

  1. 失誤;差錯 [mistake]。如:蹉失(過失;失誤);蹉敗(失敗);蹉過(過錯)
  2. 岔路;小路 [branch road;path]。如:旁蹉(小路)

《康熙字典》

  • 《酉集中》《足字部》 ·蹉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說文》蹉跎,失時也。《註》徐鉉曰:按經史通作差池,此亦後人所加。詳跎字註。 又《廣韻》蹉,跌也。 又《張華·輕薄篇》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註》蹉,過也。 又《集韻》叉宜切,音差。義同。

說文解字

  • 《卷二》《足部》 ·蹉
  • 蹉跎,失時也。從足差聲。七何切〖注〗臣鉉等案:經史通用差池,此亦後人所加。

English

error, mistake, slip; failure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c3NDQ=.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