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竿

拼音:gān 注音: ㄍㄢ

部首: 部外筆畫:3 總筆畫: 9

五筆86/98:TFJ 倉頡: HMJ 鄭碼: MAED 電碼: 4557

筆順編號: 314314112 四角號碼:88401 UNICODE:7AFF



基本字義

gān   ㄍㄢˉ
  1. 竹子的主干:竹~。立~見影。揭~而起。
  2. 特指“釣魚竿”:垂~。投~。~釣。
  3. 古代指竹簡:~牘(書信)。

英漢互譯

pole rod 

方言集匯

  • 粵語:gon1
  • 客家話:[沙頭角腔]gon1gon3[客英字典]gon1gwon1[海陸豐腔]gon1[梅縣腔]gon1[陸豐腔]gon1[東莞腔]gon1[臺灣四縣腔]gon1[客語拼音字匯]gon1[寶安腔]gon1

詳細解釋

  • 竿 gān

〈名〉

  1. (形聲。從竹,干聲。本義:竹竿)
  2. 同本義。竹子的主干 [bamboo pole]
    1. 竿,竹梃也。——《說文》
    2. 籊籊竹竿。——《詩·衛風·竹竿》
    3. 禁藏母拊竿。——《管子》
    4. 竿殳之所揘畢。——張衡《西京賦》
    5. 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臺。——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3. 又如:立竿見影;揭竿為旗;竿木(古代藝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種技藝動作的長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頂端);竿頭(竹竿的頂端)
  4. 通“簡”。竹簡 [bamboo script]
    1. 不離苞苴竿牘。——《莊子·列御寇》
    2. 陽翟田望勤于竿牘……日發數十函不倦。—— 宋· 朱彧《萍洲可談》
  5. 又如:竿牘(指書信,古代用竹簡書寫,故稱竿牘)
  6. 特指釣竿 [fishing rod]。如:垂竿;竿綸(釣竿與釣線)
  7. 指竹篙 [punt-pole]。如:竿枻(竹篙和船槳)

詞性變化

  • 竿 gān

〈量〉

  1. 計算長狀物的單位,竹一根為一竿
    1. 一徑野花香襲體,數竿幽竹綠依依。——《西游記》
    2. 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蘇州園林》
  2. 方言。用于抽旱煙
    1. 約摸咂完一竿葉子煙的時候,…聽見…有人朝房外跑走的腳步聲。——《大波》
  • 竿 gān

〈動〉

  1. 以竿懸掛 [hang with a pole]
    1. 應元乘月黑,束槀為人,人竿一燈,立陴郳間。——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如:竿旌(旗桿頂端所飾的雉羽);竿首(用竿懸首)
  3. 通“干”。請托 [request another’s help]
    1. 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后漢書·董卓傳》注
  4. 又如:竿摩(干求,請托)

《康熙字典》

  • 《未集上》《竹字部》 ·竿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 《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竹梃也。《詩·衞風》籊籊竹竿。《史記·貨殖傳》竹竿萬個。 又竿牘。《莊子註》竹爲書。 又地名。《水經注》衞縣有竿城。 又與干通。《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 又《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 又《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又葉經天切。《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 又葉公旦切。《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爾竿。竿翠豐尋,逸珠盈椀。 又《字彙補》居旱切,干上聲。《謝靈運詩》不怨秋夕長,恆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倚密竿。

說文解字

  • 《卷五》《竹部》 ·竿
  • 竹梃也。從竹干聲。古寒切

English

bamboo pole; penis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YwNDk=.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