衧

拼音: 注音:ㄩˊ

部首: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 8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3 簡體總筆畫:8

繁體部首:  繁體部外筆畫:3 繁體總筆畫:9

五筆86/98:PUGF 倉頡: YPT 鄭碼:WTAD 

筆順編號: 45234112 四角號碼: 31240 UNICODE:8867



基本字義

  ㄩˊ
  1. 〔諸~〕古代婦女穿的大袖外衣。亦作“諸于”。

方言集匯

  • 粵語:jyu1

《康熙字典》

  • 《申集下》《衣字部》 ·衧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3
  • 《集韻》雲俱切,音于。《說文》諸衧也。通作于。《後漢·光武紀》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莫不笑之。 又《類篇》一曰大掖衣也。 本作,或作。

說文解字

  • 《卷八》《衣部》 ·衧
  • 諸也。從衣于聲。羽俱切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QzNDU=.htm


衧的造詞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