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

拼音: piáo 注音: ㄆㄧㄠˊ

部首: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16

五筆86/98: SFIY 倉頡: MFHVO 鄭碼:FJBP 電碼: 3903

筆順編號:1252211123433544 四角號碼:12930 UNICODE: 74E2



基本字義

piáo   ㄆㄧㄠˊ
  1. 舀水或取東西的工具,多用對半剖開的匏瓜或木頭制成:~潑大雨。
  2. 形狀像瓢的:~蟲。~兒菜。

方言集匯

  • 粵語:piu4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peu1piau1[客英字典]piau1[陸豐腔]piau3[梅縣腔]piau1[海陸豐腔]piau1[客語拼音字匯]peu1peu2piau1piau2[寶安腔]piau2[東莞腔]piau2

詳細解釋

  • piáo

〈名〉

  1. 瓠的一種。也稱“葫蘆” [gourd;calabash]
    1. 瓢,蠡也。從瓠省,票聲。——《說文》
    2. 瓢,瓠勺也。——《三蒼》
    3. 一瓢飲。——《論語》
  2. 又如:瓢冠(瓜瓢形的僧帽);瓢堂(簡陋的堂室)
  3. 用葫蘆干殼做成的勺 [gourd ladle]。如:瓢杓(剖開葫蘆制成的酒器);瓢壺(盛酒的器具);瓢把子(江湖黑話。土匪頭子);瓢簞(飲食只有一瓢水,一籃飯。比喻清寒窮困);瓢勺(把老熟的葫蘆剖成兩半所做成的勺子)
  4. 量詞。用以量水、酒 [gourd ladle]。如:一瓢水

《康熙字典》

  • 《午集上》《瓜字部》 ·瓢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1
  • 〔古文〕《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音飄。《玉篇》瓠瓜也。《廣韻》瓠也。《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註》瓢,謂瓢蠡也。《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說文解字

  • 《卷七》《瓠部》 ·瓢
  • 蠡也。從瓠省,聲。符宵切

文二


English

ladle made from dried gourd


字典簡體版:https://www.kuaic.com/zidian/MTI2MzE=.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