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缗

(繁体字:)   拼音: mín   注音: ㄇㄧㄣˊ

部首: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12

简体部首:   简体部外笔画:9   简体总笔画:12

繁体部首:

五笔86/98: XNAJ   仓颉: VMRPA   郑码: ZYHK   电码: 4891

笔顺编号:551515152511   四角号码:27164   UNICODE:7F17



基本字义

(緡)

mín  ㄇㄧㄣˊ
  1. 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
  2. 钓鱼绳。
  3.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man4

详细解释

緡 mín〈名〉

  1. (形声。又作“緍”。从糸( mì),昏声。本义:钓鱼绳)
  2. 同本义 [fishing line]
    1.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诗·召南·何彼秾矣》
  3. 又如:振缗(挥动钓丝);缗纶(钓鱼用的丝线)
  4. 古代穿铜钱的绳子 [string of threading a copper]
    1. 贾人缗线。——《史记》
  5. 又如:缗钱(用丝线串起来的钱);缗繦(穿钱的绳子。引申为钱)
  6. 古国名 [Min state]。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词性变化

緡 mín〈量〉

  1. 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string]
    1. 钱千万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钱十万缗

緡 mín〈动〉

  1. 钓取鱼类 [angle;go fishing]。如:缗鱼(钓鱼)
  2. 安装[弦线] [fix]
    1. 言缗之丝。——《诗·大雅·抑》
  3. 又如:缗丝(安装弦线)
  4. 以衣物相覆 [cover with cloth]。如:缗系(脱衣相覆)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緡
  •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正韻》彌鄰切,音民。《說文》釣魚��也。《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爾雅·釋詁》緡,綸也。《註》繩也。江東謂之緡。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詩·大雅》言緡之絲。《註》緡,被也。 又錢貫也。《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又邑名。《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註》緡,宋邑。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義同。 又《集韻》彌延切,音棉。通作緜。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音義》緡,盛也。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音義》緡,泯合也。 又《集韻》美隕切。愍或作緡。痛也。

English

fishing-line; cord; string of coi


别人正在查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