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 189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尔奎,原名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AgathaMaryClarissaMiller)。阿加莎克里斯蒂16岁时到巴黎学习声乐,但文学的爱好使她最终放弃了走歌唱家的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参加了英国和红十字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1920年发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该书第一次出现了侦探波洛这个人物形象。1930年,阿加莎在《牧师家的谋杀案》中起用新的侦探形象,来自英国乡村的女侦探玛普尔小姐。1947年,应BBC之邀为玛丽王太后的八十寿辰创作了广播剧《三只瞎老鼠》。1956年,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71年,她又获得女爵士封号。她因创作侦探小说的成就,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文学会的会员,后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的桂冠。197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下她最后的一部小说《幕》。1976年1月12日,她在英国沃林福特去世,享年85岁。 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而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 人物简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侦探小说大师。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终年85岁。 专指英国侦探小说家和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她因侦探小说成名,并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形象。她一生中写作八十多部长篇,一百多个短篇,十七部剧作,作品被译成一百零三种文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统计,她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作家,著作在102个国家出售。她还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英国女王钦点“侦探女王”,“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76年她去世后不久,她的著作销量达到四亿册。据美国杂志《纽约人》统计,她的作品在书籍发行史上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著作。其中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名篇被改编成为电影,并译为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上映。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尔瓦米勒,母亲是英国人克拉丽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个孩子,有1个姐姐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和1个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侦探小说,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包括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1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1部),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是使用了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过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离异);第2任丈夫是马克斯马洛温。她同第一任丈夫有过1个女儿罗莎琳德克里斯蒂。 她在晚年回忆自己的写作生涯,动笔写了一部自传。《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是一本文笔相当优美的传记文学。自传为读者了解这位“侦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成为侦探小说史上的重要文献。她的生平事迹,已拍成传记片《阿加莎》。 家庭介绍 她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尔瓦米勒,母亲是英国人克拉丽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个孩子,有1个姐姐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和1个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局限于侦探小说。她的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1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1部),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过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是一位想做飞行员的军官;第2任丈夫是马克斯马洛温,他是一名考古学家。她同第一任丈夫有过1个女儿罗莎琳德克里斯蒂。在结婚之前,她曾与一位名为雷吉卢西的军官恋爱过但因为去了香港,所以两人并未结婚。 创作源泉 阿加莎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父亲是个开朗、随和的绅士,母亲聪敏睿智,在教育上有独到见解,因此阿加莎八岁时并未进入学校,而是留在家里接受启蒙教育。此时她阅读了许多诗歌、短篇小说、短剧等,姐姐还给她讲了许多侦探故事,当时的一些侦探小说写得并不严谨,从一开头就可以看到结尾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及凶手是谁等等。此时的阿加莎在心里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就是写出悬念迭起、情节波澜起伏的侦探小说来。事实上在她后来的日子里她实现了这一愿望。阿加莎曾经云游四方,丰富阅历,充实创作素材,这使她的作品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许多作品的现场甚至是在旅途中。 写作风格 自1841年爱伦坡发表《矛格街凶杀案》,科林斯的《月亮宝石》,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直至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系列侦探小说,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黄金时代。而阿加莎的小说章法严谨,以多层次的叙述手法设置悬念,穿插故事,书中的情节复杂多变,以叙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来分析犯罪心理,格调较高。 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与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阿加莎更注重心理上的推理,几乎从所有她的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心里推理的影子,小矮个子波洛往往追求的结果并不是破案,而是追求真相,有的时候虽然无法将罪犯绳之以法,但是如何进行谋杀的以及作案动机却可以说得明明白白。这与福尔摩斯的破案方式完全不同,福尔摩斯破案是从环境细节入手,分析现场的环境,以抓住罪犯为主要目的,而波洛靠的是不断地与相关人员进行对话,综合人们所说的话来形成对犯罪分子的整体看法,让他现形,重新构建犯罪现场而达到了解真相的目的。 生平概述 童年启蒙 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的文化素养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她的母亲是一位个性独特、思维活跃的女性。她把长女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昵称麦琪)和儿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称蒙蒂)都送到了英国顶级的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校(现为RoedeanSchool)和哈罗公学,然后又灵感突发地认为应该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大脑,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边,不让她在8岁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凭着自己的聪颖,以及文化不高的姆妈有限的帮助,在5岁学会了阅读。从此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翻阅各种儿童读物,接受她的文学启蒙。 由于父亲不善理财,家庭条件开始每况愈下。为了暂避英国的高额消费,父母决定租出宅院,举家到消费较低的国外度假。1896年,6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随家人在法国西部居住了半年。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学习法语和了解社交活动的开端。 回到英国后,父亲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1901年,父亲因急性肺炎于伦敦伊灵离开人世。7个月后,姐姐麦琪出嫁。而哥哥蒙蒂被哈罗公学退学后则一直在外闯荡,继而从军。因此家中只剩下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母亲相依为命。此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始阅读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萨克雷和大仲马的作品。每次去伦敦伊灵区探望姨婆,她都有机会到剧院观看舞台剧和音乐剧,这成为了她的一大爱好。受到如此的熏陶,再加上才女姐姐的影响,阿加莎的创作欲萌发了。她开始尝试写作一些诗歌、小说甚至剧本。此时,母亲终于认识到应该让女儿接受更多的教育。 国外生活 190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随母亲前往巴黎的寄宿学校求学。母亲的心血来潮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欢新鲜感的个性使她在巴黎又两次转学,最终主修钢琴演奏和声乐。虽然嗓音一度被认为很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惧症还是使她不得不理智地放弃了音乐家之路。 1909年,伴随患病的母亲到埃及疗养,未满2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开罗开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参加了不少舞会和其他社交活动。与此同时,在母亲的鼓励下,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习作《白雪覆盖的荒漠》,并得到了邻居小说家伊登菲尔波茨的热心指点。作家梅辛克莱、加斯顿勒鲁的作品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后者的《黄屋之谜》激发了她创作侦探小说的热情。可姐姐麦琪却认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不了侦探小说,这反而更坚定了她创作的决心。 第一次婚姻 1912年,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年轻的少尉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在一次舞会上相识。两人彼此间“陌生的新奇感”强烈地吸引住对方。阿奇博尔德用他的炽热激情感化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满怀歉疚地取消了与炮兵少校雷吉卢西的婚约。可当时的阿奇正希望从陆军转入组建中的英国陆军航空队。他们只能等待结婚的时机。突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竟促成了他们于1914年圣诞节前一天完婚。阿奇随即奔赴法国战场,匆忙的新婚之后就是久别。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医院成为志愿工作者,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与磨练,她从一个病房护士变成了一名拥有合法资质的药剂师。药物和毒物知识的突飞猛进使构思一部侦探小说终于成为现实。附近侨居的比利时难民们更是赋予她一个完全不同于福尔摩斯的可爱侦探形象伟大的赫尔克里波洛。1916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完稿后不久,阿尔奇从法国战场被调回伦敦。《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被退稿几次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心灰意冷地把它投给了博得利黑德出版公司,随即一心投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1919年,女儿罗莎琳德降生后,搁置2年的书稿终于得到了修改后出版的机会,多亏小说被《时代周刊》连载才勉强得到25英镑的酬劳。1920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日后享誉全球的名字开始在英国文坛闪亮。由于阿尔奇已退伍从商,事业刚刚起步,家庭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因此,阿加莎接受了阿尔奇的建议,继续进行小说创作。《暗藏杀机》成为伴随阿加莎克里斯蒂慢慢成长、慢慢老去的汤米和塔蓬丝夫妇的出场之作。《高尔夫球场谋杀案》和一系列短篇小说则延续了波洛和黑斯廷斯的黄金组合。 1922年,拮据中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妇面临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大英帝国博览会先遣巡视团成员的身份周游世界。和心爱的人相伴同行是阿加莎能够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他们不顾一切地踏上了旅程。在这次旅行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完成了《褐衣男子》的构思,并将带队的贝尔茨先生以及她在南非的一些见闻融入了故事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褐衣男子》被《新闻晚报》连载,阿加莎克里斯蒂得到了500英镑的稿酬。但是在最初的激情过后,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妇渐渐失去了共同语言。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在《罗杰疑案》一炮打响的时候,厄运纷至沓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母亲突然因病离世,令她伤心欲绝。向来厌恶生老病死的阿尔奇不但没有带给她体贴和安慰,反而更疏远了气氛压抑的小家庭,并为了一个名叫南希内莱的女子绝情地离开了阿加莎。1926年12月3日,星期五,大概晚上11点钟,饱受煎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驾驶着她心爱的莫里斯小汽车离开家,消失在夜色中这起失踪事件轰动全国。在历时12天的大规模搜寻后,阿加莎被发现以特丽莎内莱的化名栖身于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海卓酒店。但是阿加莎为什么丢下了汽车?她是怎么到达哈罗盖特的?这都将成为不解之谜。 第二次婚姻 失去了经济来源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得不重新投入写作。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休养期间,她完成了《蓝色特快上的秘密》。热爱生活的她,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回到英国,于1928年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在这段人生中的低潮期,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了简马普尔小姐这个终身未嫁的可爱老太太形象。这位杰出的业余侦探的身上寄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对她姨婆的怀念。192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朋友的建议下登上东方快车,远赴中东。特异的风土人情翻开了她生命中崭新的一页。她慕名参观了著名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乌尔(现伊拉克境内)的发掘地,并和伍利夫妇成为好友。1930年,当阿加莎克里斯蒂重访此地时,伍利的助手马克斯马洛温被委派接待她,并陪她在返回英国的路途中一路游历。然而不期而至的电报传来女儿罗莎琳德患上肺炎的消息,令她惊慌失措。善解人意的马克斯护送阿加莎回到英国。看到女儿已在姐姐的照料下逐渐康复,她如释重负。生活仿佛又将归于平静。然而,比她年轻14岁的马克斯的突然求婚打破了平静,令她又惊又喜。在反复权衡并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后,她克服了对爱情生活的恐惧,于1930年9月11日与她外甥的大学同学马克斯马洛温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以后,写作和一年一度的探亲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生活的主旋律。她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把她细致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写进了自己的侦探小说。她身边的人物,身处的场景,都会在小说中有所反映。奥利弗夫人是淡出的黑斯廷斯上尉的接替者,她被认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的写照。自己的新居、朋友的宅邸,英国错综复杂的铁路网,遥远的中东各国,游船、东方快车和时髦的客运飞机,最后都演变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凶案现场。而英语世界许多耳熟能详的童谣则是她的小说借以烘托气氛的首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马克斯参军,作为中东专家被派往北非。女儿罗莎琳德结婚生子,可丈夫却在1944年阵亡。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忙乱中又参与了当地医院的志愿工作,业余时间仍然奉献给写作。献给罗莎琳德的《帷幕》和献给马克斯的《神秘的别墅》在炮火声中写就,这分别是波洛和马普尔小姐的最后一案,完稿后直到30后才公布于世。她为保险起见,还专门将手稿的副本保存在保险箱里。1945年,马克斯终于回到英国。 垂暮之年 1947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应BBC之邀为玛丽王太后的八十寿辰创作了广播剧《三只瞎老鼠》。随后,马克斯在伊拉克尼姆鲁德开始了意义非凡的挖掘工作这使他在多年后获封爵士。罗莎琳德再婚并找回了幸福的生活。195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50部侦探小说《谋杀启事》出版;她结识了著名的戏剧制作人彼得桑德斯;她还在尼姆鲁德考古现场她的专用书房贝特阿加莎(古阿拉伯语,意为阿加莎之屋)开始了历时15年的自传写作。1952年11月25日,彼得桑德斯将根据《三只瞎老鼠》改编的剧本《捕鼠器》搬上舞台。正是从那一天起,这部作品开始创造连续上演五十余年(仅逢周日休息)从不间断、至今不衰的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中年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除了推理小说和戏剧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把她的创作热情投入了其他类型作品的创作,例如真实记录了她中东生活的《情牵叙利亚》,儿童文学《伯利恒之星》,以及诗集等等。她还偷偷地以玛丽韦斯特马考特的笔名出版了数本情感小说。196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完成。次年,马克斯完成其著作《尼姆鲁德及其遗址》。1975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第三座奥斯卡奖杯。阿加莎克里斯蒂数以亿计的仰慕者中不乏显赫的人物,其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个传媒还不甚发达的年代,在连续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年都数部作品推出,而且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逐渐成为世界级畅销书,且长销不衰这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梦幻般的惊人成就。 在一片赞誉声中,阿加莎克里斯蒂正逐渐步入暮年。对她而言,天伦之乐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奖赏。女儿,女婿,外孙,还有虽然存在隔阂却始终不离不弃的马克斯,以及姐姐全家,组成了她的幸福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她不是女王,只是普通的一员,可其中的意义却比她“侦探小说女王”的头衔重要得多。衰老剥夺了越来越多的生活乐趣,可美好的回忆依然鲜亮,阿加莎克里斯蒂对生命的感恩还是远远多于对生命的无奈。1973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写完老年汤米和塔彭丝的故事《命运之门》后便搁笔了。1975年,《帷幕》出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许多西方报刊争相刊登了波洛的讣告。1976年,《神秘的别墅》出版,这是马普尔小姐的谢幕。两本书分别登上了当年英美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个人作品 推理小说 1、以赫尔克里波洛为主角共38部 长篇33部 1920《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TheMysteriousAffairatStyles 1923《高尔夫球场命案》《高尔夫球场的疑云》《高尔夫球场上的谋杀案》MurderontheLinks 1926《罗杰疑案》《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罗杰亚克洛伊命案》《迷雾》《谜情记》TheMurderofRogerAckroyd1927《四魔头》《四巨头》《四大魔头》TheBigFour 1928《蓝色列车之谜》《蓝色特快上的秘密》TheMysteryoftheBlueTrain 1932《悬崖山庄奇案》《海滨古宅险情》《古屋疑云》《悬崖山庄的奇案》PerilatEndHouse 1933《人性记录》《埃奇威尔爵士之死》《不祥的宴会》LordEdgwareDiesThirteenatDinner 1934《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MurderintheCalaisCoach 1935《三幕悲剧》ThreeActTragedyMurderinThreeActs 1935《云中命案》《云中奇案》DeathintheCloudsDeathintheAir 1936《ABC谋杀案》TheABCMurders 1936《古墓之谜》MurderinMesopotamia 1936《底牌》《牌中牌》CardsontheTable 1937《沉默的证人》《哑证人》《无言的证人》DumbWitnessPoirotLosesaClient 1937《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ontheNile 1938《死亡约会》AppointmentwithDeath 1938《波洛圣诞探案记》《圣诞奇案》HerculePoirotsChristmasMurderforChristmasAHollidayforMurder1940《柏棺》《H庄园的一次午餐》SadCypress 1940《牙医谋杀案》One,Two,BuckleMyShoeThePatrioticMurdersAnOverdoseofdeath 1941《阳光下的罪恶》EvilUndertheSun 1943《啤酒谋杀案》FiveLittlePigsMurderinRetrospect 1946《空谷幽魂》《空幻之屋》TheHollowMurderAfterHours 1948《遗产风波》《涨潮时节》《致命遗产》TakenattheFloodThereisaTide 1952《清洁女工之死》Mrs。McGintysDead 1953《葬礼之后》AftertheFuneralFuneralsAreFatal 1955《外国学生宿舍谋杀案》《国际学舍谋杀案》《山核桃大街谋杀案》HickoryDickoryDockHickoryDickoryDeath 1956《死人的殿堂》《古宅迷踪》DeadMansFolly 1959《鸽群中的猫》《校园疑云》CatAmongthePigeons 1963《怪钟疑案》TheClocks 1966《公寓女郎》ThirdGirl 1969《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HalloweenParty 1972《旧罪的阴影》《大象的证词》ElephantsCanRemember 1975《帷幕》《幕后凶手》CurtainPoirotsLastCase 小说集5部 1924《首相绑架案》《波罗探案集》PoirotInvestigates收录了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11个短篇探案小说。 1937《幽巷谋杀案》MurderinthemewsDeadMansMirro收录了波洛的4个中篇探案小说。 1947《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大侦探十二奇案》TheLaboursofHercules收录了波洛的12大奇案。 1960《雪地上的女尸》TheAdventureoftheChristmasPudding收录了6个探案故事,波洛的和马普尔的。 1974《蒙面女人》PoirotsEarlyStories收录了波洛的18个短篇探案小说 2以马普尔小姐为主角14部 1930《寓所谜案》TheMurderattheVicarage 1942《藏书室女尸之谜》TheBodyintheLibrary 1943《魔手》《平静小镇里的罪恶》TheMovingFinger 1950《谋杀启事》AMurderIsAnnounced 1952《借镜杀人》《庄园谜案》TheyDoItwithMirrorsMurderwithMirrors 1953《黑麦奇案》APocketFullofRye 1957《命案目睹记》4。50fromPaddingtonWhatMrs。McGillicuddySaw 1962《破镜谋杀案》《迟来的报复》TheMirrorCrackdfromSidetosideTheMirrorCrackd 1964《加勒比海之谜》ACaribbeanMystery 1965《伯特伦旅馆之谜》AtBertramsHotel 1971《复仇女神》Nemesis 1976《沉睡的谋杀案》《神秘的别墅》SleepingMurder 小说集 1932《死亡草》TheThirteenProblemsTheTuesdayClubMurders收录了马普尔小姐的13个探案故事集。 1979《马普尔小姐探案》MissMarplesFinalCases收录了马普尔小姐的6个故事和2个灵异故事。 3以汤米和塔彭丝夫妇为主角5部 主角简介: 全名:托马斯贝雷斯福德普鲁登丝考利 人称:汤米杜本丝,后改为:塔彭丝 国籍:英国 职业:夫妻同是英国间谍 成就:破获多起间谍案件,多次挽救英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确保了英国政府的统治地位,从而保证了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作品: 初次登场:1922《暗藏杀机》《年轻冒险家》《秘密对手》TheSecretAdversary 再次联手:1929《犯罪团伙》《同谋者》PartnersinCrime 已有儿女:1941《密码》《桑苏西来客》NorM? 儿孙满堂:1968《煦阳岭的疑云》BythePrickingofMyThumbs (从此书正文开始第46页可以看到塔彭丝对《犯罪团伙》和《密码》时的回忆) 收山之作:1973《命运之门》posternofFate 4以巴陀督探长为主角3部 1925《名苑猎凶》《烟囱大厦的秘密》TheSecretofChimneys 1929《七面钟之谜》《七钟面之谜》TheSevenDialsMystery 1944《零时》《走向决定性的时刻》TowardsZero 5以业余侦探为主角及一些短篇小说集16部 1924《褐衣男子》TheManintheBrownSuit 1930《神秘的奎恩先生》TheMysteriousMr。quin 1931《斯塔福特疑案》《神秘的西塔福特》TheSittafordMysteryMurderatHazelmoor 1934《悬崖上的谋杀》WhyDidntTheyAskEvans?TheBoomerangClue 1939《杀人不难》MurderIsEasyEasytoKill 1939《无人生还》《十个印第安小人》《孤岛奇案》AndThenThereWereNoneTenLittleIndiansNiggers1945《死亡终局》DeathComesastheEnd 1945《死的怀念》《闪光的氰化物》SparklingCyanideRememberedDeath 1949《怪屋》《畸形屋》CrookedHouse 1950《捕鼠器》舞台剧 1951《他们来到巴格达》TheyCametoBaghdad 1954《地狱之旅》《目的地不明》DestinationUnknownSoManyStepstoDeath 1958《奉命谋杀》《无妄之灾》ordealbyInnocence 1961《白马酒店》ThePaleHorse 1967《长夜》《无尽长夜》《此夜绵绵》EndlessNight 1970《天涯过客》PassengertoFrankfurt 6。其他4部 1933《死亡之犬》TheHoundofDeath收录了12个具有神秘、灵异色彩的探案故事。 1934《金色的机遇》TheListerdaleMystery收录了12个没有名侦探的轻松浪漫故事集。 1934《惊险的浪漫》ParkerPyneInvestigatesMr。ParkerPyneDetective阿加莎笔下另一侦探帕克派恩的华丽探案集,波洛老搭档奥利弗夫人和秘书李蒙小姐此时都被派恩先生聘用。 1991《神秘的第三者》ProblematPollensaBay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其中有一些仅在美国被编入过选集,而始终未在英国出版。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英国的出版公司于1992年推出了《神秘的第三者》。此书是一部收录了8篇阿加莎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里不仅有侦探小说,还有悬念小说以及情感小说。 其他作品 1剧本集1978《ThemousetrapandOtherPlays》美国,DoddMead 1993《TheMousetrapandSelectedPlays》英国,Collins 1993《WitnessfortheProsecutionandSelectedPlays》英国,Collins 2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1930《巨人的面包》GiantsBread 1934《未完成的肖像画》UnfinishedPortrait 1944《春日离别》AbsentintheSpring 1948《玫瑰与紫杉》TheRoseandtheYewTree 1952《母女情深》ADaughtersaDaughter 1956《重担》TheBurden 3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 1946《情牵叙利亚》Come,TellMeHowYouLive 1965《伯利恒之星》StaroverBethlehem 4自传《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5诗集 1924《梦幻之路》TheRoadofDreams 1973《诗集》(上、下卷)Poems 6与DetectiveClub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1983《屏风背后》BehindtheScreen(写于1930年,与TheScoop合集出版)1983《独家新闻》TheScoop(写于1931年,与BehindtheScreen合集出版) 1931《漂浮的上将》TheFloatingAdmiral(写于1931年) 影视改编 《ThePassingofMr。Quin》(《神秘的奎恩先生》)1928年英国 《DieAbenteuerG。m。b。H。(AdventurersInc。)》(暗藏杀机)1929年德国 《Alibi》(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31年英国 《BlackCoffee》(黑咖啡)1931年英法 《LeCoffretdelaq》(黑咖啡)1932年法国 《LordEdgwareDies》(人性记录)1934年英国 《LoveFromaStranger》(菲洛梅尔山庄收于《金色的机遇》)1937年英国 《AndThenThereWereNone》(无人生还)1945年美国 《LoveFromaStranger》(菲洛梅尔山庄收于《金色的机遇》)1947年美国 《WitnessfortheProsecution》(原告的证人收于《死亡之犬》)1957美 《TheSpidersWeb》(蛛网)1960年英国 《MurderSheSaid》(命案目睹记)1961年英国 《MurderattheGallop》(葬礼之后)1963英 《MurderMostFoul》(清洁女工之死)1964英 《TenLittleIndians》(无人生还)1965年英国 《TheAlphabetMurders》(ABC谋杀案)1965年英国 《Gumnaam》(无人生还)1965年印度 《EndlessNight》(长夜)1972年英国 《Dhund》(不速之客)1973年印度 《MurderontheOrient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年英国 《EinUnbekannterrechnetabAndThenThereWereNoneTenLittleIndiansDieznegritos。。。epoinonnerimasenessunoDixpetitsngresZehnkleineNegerlein》(无人生还)1974年法西德意合拍 《DeathontheNile》(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年英国 《TheMirrorCrackd》(迟来的报复)1980英国 《EvilundertheSun》(阳光下的罪恶)1982年英国 《(Taynachyornykhdrozdov)》(黑麦奇案)1983年前苏联 《OrdealbyInnocence》(奉命谋杀)1984年英国 《TenLittleMaidens》(无人生还)1985年美国 《危険女(KikennaOnnatachi危险的女人)》(空幻之屋)1985年日本 《Desyatnegrityat》(无人生还)1987年前苏联 《AppointmentwithDeath》(死亡约会)1988年英美、以色列合拍 《TenLittleIndians》(无人生还)1989年英国 《(ZagadkaEndhauza)》(悬崖山庄奇案)1989前苏联 《Suspicions》(无人生还)1995年美国 《ShubhoMahurat》(迟来的报复)2003年印度 《Monpetitdoigtmadit》(煦阳岭的疑云)2005年法国 《LHeurezro》(走向决定性的时刻)2007年法国 《LeGrandalibi》(空幻之屋)2008年法国 《LeCrimeestnotreaffaire》(命案目睹记主角马普尔小姐被改为汤米和塔蓬丝)2008年法国 《MissOliverafillanglaise》(白马酒店)2009年法国 游戏改编 2005《无人生还》《童谣谋杀案》AndThenThereWereNone 2006《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2007《尼罗河惨案》DeathontheNile 2007《阳光下的罪恶》EvilUndertheSun 中文出版 华文版: 1990年开始,华文出版社引进了台湾远景出版公司出版、三毛主编的阿嘉莎克莉丝蒂作品系列。华文版基本沿用了远景1988版封面。其中包括单行本两批共41本(出版列表上的《天涯过客》不见于世,疑为未正式出版,不计),合订本10本,合订本增补本6本。其中16个合订本每本含3部长篇小说,共计48部,其中9部不见于单行本。而原有单行本中,则有2部未被编入合订本。因此,华文版总共包括50部长篇小说。由于远景公司倒闭,全集出版计划搁浅,华文版的出版止于此。华文版的翻译过程中有的译者减去了部分自以为和谋杀无关的细节内容,降低了阅读乐趣;台湾风味的翻译也为部分读者不喜;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翻译水准不错的系列。 贵州版: 1998年对国内阿迷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已买下阿加莎全集五年中文出版权的贵州人民出版社,于当年10月推出了80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全集。他们在沿用、修订了部分(20余本)80年代“老版本”的基础上,组织翻译了其余的部分。而贵州版中最为人诟病的也便是该社自行组织翻译的这部分小说,翻译质量的良莠不齐,让收藏者又爱又恨。贵州版是目前唯一的简体中文全集版本(尽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集”),且出版量只有区区1万套。目前,其中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知名度较高的小说已经是千金难求。 远流版: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在采用了部分内地翻译版本的基础上,出版了81本的远流版繁体中文全集。 人文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6年起开始出版阿加莎作品。和贵州社相仿,他们组织重新翻译了大部分作品,同时也采用并修订了部分贵州社的老版本。人文版首先面市32部精选作品中,以波洛系列打响头炮,然后是马普尔小姐系列,最后是一些不成系列的故事,如最为著名的《无人生还》。根据后续报道,人文社的出版计划已经排到2011年,预计出版总数将逾90本,其中可能包括部分从未在国内面世的作品。 外文版: 1994、1996、1998年,外文出版社还分批出版了30部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英文版。外文版装帧印刷质量一般,价格低廉,为广大阿迷提供了阅读原汁原味的阿婆作品的好机会。 剧本单行本: TheMousetrap(1954)捕鼠器,2007。07,上海译文出版社 AndThenThereWereNone(1944)无人生还,2010。10,上海译文出版社 所获评价 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名字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随着她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创作了8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17部剧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时侦探波洛和英国乡村女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的作品被译成一百零三种文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的报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个国家出售。据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后不久统计,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销售达四亿册。美国著名杂志《纽约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销售量在书籍发行史上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优秀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上映,颇受欢迎。她的由小说改编的《捕鼠器》一剧连续上演多年,经久不衰。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在英美等国连续数年被列为畅销书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英国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国阿加莎夫人的称号。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译介到我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克里斯蒂则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侦探小说艺术,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位被誉为“文学魔术师”创作的新风格。 作品介绍 文学魔术师 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先是文学魔术师。她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选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年过70的富寡妇埃米莉大大突然爱上了庄园女管家华德的表兄阿弗雷德,并与这位比她小20岁的男人结婚,为此引起埃米莉太太的儿子与亲戚的不满与敌意。随即是埃米莉太太突然猝死,死因是服了毒药,于是一起谋杀案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侦探小说《命案目睹记》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在火车上观光,偶然发现另一列火车上,有一个背对自己的高大男子活活扼杀了一个女人。《银行家的神秘失踪》写著名金融家戴温汉先生在周末午后出外散步,结果神秘地失踪了,有人窃走了他保险箱里的巨额股票。 《神秘的别墅》写年轻美丽的格温达里德小姐婚后买下了一幢维多利亚小别墅,在装修房子时发现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怪事,别墅内的布置和装饰几乎与她原来设想的一模一样。这些开局的描写,令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让读者陷人克里斯蒂议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饼之中。接着,克里斯蒂又使出新的一招,在情节跌宕起伏中,人人是凶手,处处是迷宫,当你刚刚朦胧地意识到某人是凶手时,克里斯蒂笔锋一转,又使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你的结论一次又一次被否定,而那个站在雾里的凶手始终让你摸不着看不清。 《尼罗河上的惨案》写万贯家财的林内特里奇韦小姐和她女友杰奎琳的恋人赛蒙多尔结婚了,当他们乘华丽的旅游船在尼罗河上开始旅行时,林内特突然被害。凶手可以是船上同行的8个旅客,他们都有作案的可能与犯罪的动机。凶杀案一次又一次发生,但一个又一个嫌疑者被否定了。读者初读这部小说时,简直被克里斯蒂神奇的构,牵住了鼻子,结局是大出意外,没有作案时间的赛蒙多尔与杰奎琳小姐才是真正的凶手。 《畸形屋》写85岁的富商里奥奈兹中毒身亡,这件谋杀案涉及到他的儿子、孙女、第一个妻子的妹妹,还有他的遗孀总之,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这些扑朔迷离的情节给谋杀案蒙上了神奇的面纱。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写大富翁保罗雷诺被人谋杀,死者生前与好几个女子有暧昧关系,他的夫人周围则有一个神秘的男人,情节错综复杂。总之,读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读者欲罢不能,紧紧盯着她时,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当读者稍一疏忽,她就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个神奇的魔术师,很熟悉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她还在医院中工作过,对药剂(尤其是毒药)很有研究,这也为克里斯蒂设计凶手作案提供了条件。聪明的克里斯蒂把谋杀作为一场智力猜谜游戏令读者陷入迷宫而不辨东西,在真相大白之后不得不佩服她丝丝入扣的分析,感叹自己思维能力的欠缺。 心理学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心理学家。她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油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凶犯搏斗过,他总是慢吞吞很悠闲,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嘻闹的老鼠,从中找到作案是哪一只“老鼠”,把它绳之以法。克里斯蒂笔下另一位女侦探马普尔小姐,表面上是一位爱扯闹的老姑娘,外号叫“老猫”,其实,马普尔小姐利用闲扯来进行推理,她总是把无关紧要的闲话与有意的谋杀联系在一起,透过罪犯的某些细节与不寻常的举止来窥视其内心的秘密。她和波洛一样,都是心理学家。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12个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推测,并了解了每个人历史,从中得出了杀死雷切特的正是12个人共同作的案,原来他们是要为无辜的孩子复仇。在《迷雾》一书,雪柏医生表演得极其出色,但波洛并没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于推理,终于将雪柏医生绳之以法。在《偷宝石的猫》中,波洛对梅多班克学校作详细调查,运用严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凶安沙普兰的真面目。马普尔小姐则在《牧师住宅凶杀案》和《书房的死尸》两案中,有惊人的表现,以她的智慧与心理学知识,让迷雾中的真凶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充分显示心理推理在侦探小说中的勉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尽管写了凶杀与男女之情,但她创作的态度是严肃的,没有渲染暴行,更没有色情描写,文笔相当洁净。 文学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尽管她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她的文字精巧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明显地受到狄更斯小说的影响。她的小说在结构上超过了柯南道尔。柯南道尔擅长写短篇,而克里斯蒂则驾驭众多人物与复杂情节,致力构思长篇侦探小说。她小说中的伏笔与线索也比柯南道尔的多。克里斯蒂擅长用多侧面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并在每一桩凶杀案的背后插人时代背景与风俗人情的描写。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用优美的文笔描绘水上风情和名胜古迹;而在《偷宝石的猫》一书中,则对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当地风俗描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在描写凶杀案发生后,每个与案件有牵连的人的心理活动,可谓惟妙惟肖。这些描写和叙述,都加强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如果不涉及人命案与犯罪现象,她的小说语言,完全可以和纯文学媲美。此外,克里斯蒂还是写对话的高手,她笔下人物的对话,都是巧妙的暗示,给读者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一种巧妙的伏笔。阿加莎克里斯蒂尤其难得的是,不单单是为了写谋杀而炮制侦探小说,而是借侦探小说这种题材来展示她的文学才华,并把侦探小说的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和现实意义。 影响意义 她在英国的文学地位,大大超过了柯南道尔。她在66岁那年,荣获“不列颠帝国勋章”和埃克塞特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迷”,英国皇太后玛丽也把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作为一种最好的享受。在玛丽王后80岁生日时,英国BBC电台为女王祝寿,记者问女王喜爱什么节目,玛丽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来自上流社会的嘉奖和鼓励大大提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知名度,她的侦探名剧《捕鼠器》在英国舞台连演30年至今不衰,创造了戏剧史上长演不衰的记录。她的作品被译成103国文字,在157个国家出版。据1988年统计,总印数达4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图书,与《圣经》、《莎士比亚戏剧集》同列世界畅销书前三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平事迹,已拍成传记片《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侦探小说大师。 所获荣誉 195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英国皇家文学院(RoyalSocietyofLiterature)会员 1954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ysteryWritersofAmerica)评选的杰出作家奖(GrandMastersPrize) 195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得到CBE勋章(不列颠帝国高级勋章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 1958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为侦探俱乐部会长,并连任终身 196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因为考古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不列颠帝国高级勋章(CBE)196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埃克塞特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册封为女爵士(不列颠帝国女爵士勋章DBE,Dame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 相关纪念 195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有限公司(AgathaChristieLimited)成立 1972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蜡像在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制成并展出 1993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协会(AgathaChristieSociety)成立 塑造的形象 赫邱里波罗 比利时人,鸭蛋脑袋,矮个子,有翘起的弯胡子。其貌不扬,有特殊的洁癖,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宁愿挨子弹也不愿裤子沾上泥泞。常常向人提起他脑袋里的“小小的灰色细胞”,而这些“灰色细胞”就是他侦破各类奇谋怪案的唯一工具。曾因侦破诸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ABC谋杀案》等小案件而使自己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同享世界级盛誉。每当大功告成时都会先顾弄玄虚地说:“凶手就在你们当中!” 马普尔小姐 阿加莎克里斯笔下的第二号侦探,也是为数不多的女侦探之一,与知名侦探波洛是好朋友,住在英国的圣马丽密特村。由于好管闲事,人们便送了一个“老猫”的雅号给她,可她对此毫不在乎。马普尔小姐一直没有结婚,但破获了不少疑案,人们对她十分钦佩,她认为不论什么重大案件,都与生活中的琐事有关。喜欢闲聊和观察,从中找到作案者的蛛丝马迹。平时的兴趣是打扫庭院和织毛线衣。 关于自传 《阿加莎自传》动笔于1950年,十五年后,也就是她七十五岁逝世之前才告完成。书中以轻松、愉快夹携着幽默的笔触,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她的一生;展示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这动荡不安的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侧面。生动的异域风光,民俗人情;生活中经历的坎坷,从事创作的甘苦,追求理想的磨难,一切尽在书中。
造句:阿加莎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
造句:阿加莎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