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i
部首:自
部首筆畫:6
總筆畫:6
筆順:撇豎折橫橫橫
詳細釋義
讀zi時
①<代>自己。《孫臏減灶》:“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望洋興嘆》:“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②<副>親自。《信陵君竊符救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戰》:“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
③<代>其;他(她)的。《孔雀東南飛》:“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④<副>原來;本來。《陌上桑》:“使君自有婦,羅敷。有夫”《孔雀東南飛》:“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⑤<副>自然;當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訂鬼》:“思念存想,自見異物也。”
⑥<介>從;由。《察今》:“其劍自舟中墜于水。”《為學》:“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
⑦<介>在;自從。《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孔雀東南飛》:“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
⑧<連>常“自非”連用,相當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峽》:“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左傳.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內外無患,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憂。”
⑨<連>表示讓步,相當于“即使”。《漢書.周昌傳》:“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
⑩<助>增音節,不譯。《孔雀東南飛》:“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
【自好】自潔其身。
【自譴】自己排譴憂慮。
【自修】自我修養。自然而此治。
【自許】自己以贊美之詞說自己。
【自引】⒈自己辭去官職。⒉自殺。
【自用】按自己的主張行事,不理會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