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i
部首:扌
部首筆畫:3
總筆畫:3
筆順:橫豎撇
詳細釋義
讀cai時
①<名>才能。《與吳質書》:“其才學足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
【又】<名意動>以……為才;認為……有才。《促織》:“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面才。”
②<名>有才能的人。《六國論》:“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③<副>剛剛;僅僅。《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
④能“裁”。裁奪。《戰國策.趙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內之于王,惟王才之。”
⑤通“財”。金仁杰《追韓信》三折:“惡了秦民,更擄掠民才。”
【才筆】文才。《魏書.裴延儁傳》:“涉獵墳史,頗有才。”
【才力】1.財力。鮑照《蕪城賦》:“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雄富,士馬精妍。”2.才智與能力。《晉書.長沙王又傳》:“又身長七尺五寸,開朗果斷,才絕人,慮心下士。”
【才略】才干與謀略,也作“材略”。《漢書.杜周傳》:“竅見朱博忠信勇猛,才不世出,誠國家雄俊之寶臣也。”
【才情】才思;才華。司空圖《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五:“才百巧斗風光,卻關雕花刻葉忙。”
【才人】1.有才能的人。王融《報范通直》:“三楚多秀士,江上復才。”2.宮中女官員,多為妃嬪的稱號。杜甫《哀江頭》:“輦前才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3.宋元稱編撰雜劇話本的作者或說話藝人為才人。
【才子】古指德才兼備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八人……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才子佳人】稱有才貌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