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i
部首:土
部首筆畫:3
總筆畫:8
筆順:撇橫豎橫豎豎橫橫
詳細釋義
讀chui時
①<名>邊疆,邊境。又寫作“陲”。曹植《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②<動>垂掛。《促織》:“入其舍,則密室垂簾。”《孔雀東南飛》:“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③<動>垂落,落下。《荊軻刺秦王》:“士皆垂淚涕泣。”《行路難》:“閑來垂犯釣碧溪上。”
④<動>流傳。《荀子.王霸》:“名垂乎后世。”成語有“永垂不朽。”
⑤<動>臨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以大杖擊二十,垂死。”
⑥<副>敬詞。表示對方高于自己。白居易《答崔侍郎書》:“垂問以鄙況。”《中山狼傳》:“請訴之,愿丈人垂聽。”
【垂成】1.接近完成。陳壽《三國志.吳書.薛綜傳》:“實欲使卒垂之功,編于前史之末。”2.指莊稼將近成熟。蘇軾《祈睛吳山祝文》:“歲既大熟,惟神之賜;害于垂,匪神之意。”
【垂垂】1.漸漸。2.表下落。3.低垂。4.延伸。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親理事務。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而治。”后多用以頌揚帝王無為而治。吳兢《貞觀政要.君道》:“鳴琴垂,不言而化。”2.猶“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司馬遷《史記.黥布列傳》:“大王撫萬人之眾,無一人渡淮者,垂而觀其孰勝。”3.兩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禮記.玉藻》:“凡侍于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垂,視下而聽上。”
【垂暮】傍晚,比喻晚年。
【垂榮】煥發光彩。
【垂世】留傳后世。
【垂示】1.留給后人示范。范曄《后漢書.順烈梁皇后紀》:“無以述遵先世,垂后世也。”2.謙詞。表示對方居高以示下。駱賓王《和<閨情詩>啟》:“學士袁慶隆奉宣教旨,垂《閨情詩》并序。”
【垂髫】古時候兒童頭發下垂,故用以代指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并怡然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