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i ci
部首:刂
部首筆畫:2
總筆畫:8
筆順:橫豎折豎撇捺豎豎
詳細釋義
讀ci時
①<動>扎,用尖利的東西刺。《寡人之于國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周處》:“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
②<名>尖利像針的東西,物體的尖端。陸龜蒙《薔薇》詩:“中含芒刺欲傷人。”《漢書.霍光傳》:“若有芒刺在背。”
③<動>斥責,指責。《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屈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④<名>名貼,相當于后來的名片。《報劉一丈書》:“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
⑤擔任州刺史或郡守。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
【刺刺】話很多的樣子。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不能休。”
【刺配】古代對犯罪者的一種懲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將其押送到邊遠的地區服役。
【刺斜里】路側;橫里;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