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国学
- 《泰伯篇》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
- 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人民的拥护,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繁荣、富强的最基本的要素。
- 仁者无敌
- 民归之,沛然谁能御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
-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现实的认知。
- 沉默是金
- 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 开启探索万物之门。
- 无为之事、不言之教
- 回归原点,找见清静心。
- 拜水为师,顺道而行
- 功遂身退,天之道。
- 清理杂念妄想,入修行极限状态!
- 聪明人都懂得给自己留后路,这就叫“狡兔三窟”
- 写作是一个人最好的加速器
- 君子而时中
-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易经:不念不想,收回心思,就可以重新获得力量
- 世说新语 德行 〇一 陈仲举礼徐孺子
- 下等人仗势,中等人借势,上等人做势!
- 心是一,道是二
- 圣人到底能不能结婚?
- 箴言成语,叩问人生。
- 不懂得体谅别人,一辈子终将碌碌无为。
- 自道德来之富贵名誉,自是舒徐繁衍。
- 达致中和者,定天下的大本。
- 持其志,养气就在其中
- 对付老板的三十六计 第十八计 --- 擒贼擒王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享用一生的肺腑之言
- 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
- 在物欲横流中守护道德标准底线。
- 一盅可饮千瓶酒,饮尽百川仍是壶。
- 孔融与方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道教名词大全,道教修炼古籍文献中的文言名词解释!
- 端午时节话端午
- 《述而篇》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述而篇》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述而篇》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对付老板的三十六计 第十五计 --- 调虎离山
- 大道至简顺自然,玄德深远守淡泊。
- 无为却总无不为,不争恰或莫能争。
- 去甚去奢还去泰,东篱采菊处超然。
- 自爱自洁不自贵,正念正术还正身
- 修行“思无邪”,知天命。
- 知道孝敬父母,方能理解如何为政。
- 为政以德,众星共之。
- 祸兮,福之所倚
-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6)
- 1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其”是代指?这句是错简衍文吗?
- 《述而篇》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 《述而篇》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述而篇》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述而篇》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 《述而篇》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 《闲情偶寄》27条名句鉴赏,逐句翻译
- 为人轻诺必寡信,报怨以德道无极。
- “礼”的根本是俭朴,是态度。
- 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 礼保持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 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 起予者商,始可与言《诗》。
- 我无为,而民自化
- 每日听书:《论语·泰伯》(一)
- 《青囊序》白话解读
- 第二编 田园生活
- 全真龙门百字辈及浅解,德在心中有,黄芽遍地走!
- 《述而篇》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篇》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 《述而篇》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述而篇》7.13 子之所慎:齐(斋)、战、疾。
- 《述而篇》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和若春风稳如山,修心养性静为先。
- 为而不宰父母道,尊道贵德慕前贤。
- 道心唯微察内外,守柔处弱谓之福。
- 认知边界,不断拓展认知。
- 以德为政,思无邪。
- 爱的氛围有助于健康成长。
-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 人而无信,何以行之。
- 德是个人修为,礼制是社会传承。
- 见义不为,无勇。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礼使得整体和谐,并非等级秩序。
- 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
-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
- 寿光记忆‖《蠽音》——安致远的低吟晚唱
- 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高手往往喜欢旁敲侧击
- 【稽古传话】……清华简《傅说之命(上)》
- 咀嚼琢磨品味
- 千千万万有形物,万万千千生无形。
- 下士笑道太虚无,善贷无私道方成。
- 阴阳和合循自然,刚柔并剂赋华章。
- 孝道、为政,都要敬重对方。
- 考评体系制定的前提是民众的需要。
- 懂得自己,懂得人性。
- 把握不变的规律,应用于变化的人事中。
- 君子是专才,具备通才,适应不同的位置。
-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历史的职场智慧:神反转,立傻子为帝易控制,却秒变明君,趣聊唐宣宗智术人生(四之二)!
- 胜而不美有道处,侥天之幸少得意。
- 整体出发,更好地利益整体。
- 众人合于礼,相安无事。
- 知晓天命,聆听天地万物。
- 德礼为政,政通人和
- 为政和孝道是相通的。
- 道行天下
- 洹南泛思录之《道德经》(五)
- 《述而篇》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 《述而篇》7.9 —7.10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 《述而篇》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述而篇》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述而篇》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10篇经典古文
- 执古之道以御今,能知古始谓道纪。
- 海纳百川成其大,夫唯不盈高古风。
- 致虚守静万事缓,恭默淡雅可致远。
- 无为而治胜甘甜,最是完美贵无言。
- 见素抱朴立世长,绝圣弃智天不欺
- 老庄大美贵不言,独异他人著英贤。
- 曲全枉直蕴哲理,圣人从道贵抱一。
- 爱人,须倾听、关心对方,帮助对方。
- 做好自己,有学人道。
- 对待过去和未来的态度,即是对待当下的态度。
- “礼”是弱的约束,依靠个人的自觉来遵从。
- 管子·治国第四十八注
- 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
- 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 理贵持平不卑不亢,心能守正无党无偏。
- 金玉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为学须从简易入手,循序渐进。
- 死亡不过自己回到本土。
- 《诸葛亮兵法》:不陈之诸葛亮运筹退敌
- 明朝苏州人著短篇小说集《情史》-------冯梦龙
- 管子·正世第四十七注
- 《九真要》【知常】(9之生要)
- 《论语》: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 《大学》:诚于中,形于外
- 惟精惟一之道
- 恩恩怨怨无愧疚,冷冷暖暖心自知。
- 根深不怕风吹,行正何俱天地。
- 好向深层谋道义,不图表面做文章。
- 有酒有肉,皆来锦上添花;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 野和尚
- 《雍也篇》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篇》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察时、明德”,“圣算”的工夫。
- 圣人之志不离天理。
-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 “古之立大事,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德化盛而贤士出。
- 高雅君子此生爱,生而不已修不断;学问切磋尤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 为人进退有度,行事先谋后定。
- 人各有志,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 选时而谋,择机而动。
-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我读金刚经》-8
- 荀子日课445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听父母的话
- 荀子日课444丨我们该如何安顿内心
- 管子·明法解第六十七注
- 《诸葛亮兵法》: 出师之田穰苴重权立威
- 《论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 荀子日课443丨房子,不只是用来住的
- 提现和充值分别是什么意思?
- 《雍也篇》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
- 《雍也篇》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 《雍也篇》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 《雍也篇》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雍也篇》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不出户,知天下
-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5)
- 《道德经》的智慧十六,体悟到自然运行的规律,方能通达权变,随性自在
- 谢老师说诗词:暮江吟
- 上六:战龙于野,其血玄黄。
- 《雍也篇》6.1—6.2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 《大宗师》(四)内外皆忘的道术
- 《大宗师》(二)与道共舞
- 再读《论语》:乡党第十.15
- 从“霸”字对“黄怀信:以月相纪日法解开西周王年历日难题”一文补证
- 道德经 |01章| 道可以引领一切
- 知足之足,常足
- 性命真实义
- 《庄子·让王》原文、翻译及赏析
- 五月桃李渐熟,欣赏一组诗词名句,桃李所在是故乡
- 《公冶长篇》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公冶长篇》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公冶长篇》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篇》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 鬼谷子识人术:容易吃亏的人,往往喜爱做3件事,希望你没有
- 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意思出处
- 《公冶长篇》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公冶长篇》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公冶长篇》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 《公冶长篇》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 孟子见梁惠王: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是自己的快乐
- 对付老板的三十六计 第四计 --- 以逸待劳
- 《九真要》【化要精微】(5微精)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鬼谷子识人术:在生活工作中,这3种人是不能够得罪的,哪怕你本事再大也不行
- 《设问:是用“恢宏大气”,还是用“恢弘大气”?(答案是:二词皆可使用,但本人尤为喜欢使用“恢宏大气”一词)》
- 《道德经》的智慧十二,内心的清静是强大力量的源泉
- 《九真要》【化要微精】(4化要)
- 【稽古传话】……《清华简·摄命》解文释意(一)
-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折腾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就是“不自量力”
- 道德经第二章新解
-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 《公冶长篇》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九十九封超美的古风情书
- 白话《论语·八佾》
- 每日听书:《论语·子罕》(十二)
-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百战奇略》19条名句鉴赏,逐句翻译
- 再录《严树森致朱学勤手札(58)》并试题注
- 《诸葛亮兵法》: 将骄之大将屈瑕趾高气扬遭灭亡
- 《大学》:帝王样板齐桓公
- 《大学》:三代以后的帝王与平民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 是非人心不足论,相识天下几人知。
-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
-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狂者进不知退;矜者退不知进;愚者不知进退。
- 举头三尺有神明,俯仰之间存良心;堂堂正正做个人,夜半梦来心不惊。
- 《公冶长篇》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遇见人心的力量(中)
- 遇见人心的力量(上)
- 滴水虽小石必穿,绳子也柔木竟断。
-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 成大事者必有超越常人的思想方法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 刘伯温---百战奇略(第三卷)27-【备战】
-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处与意思?
- 修身始于“少私寡欲”
- 天人合一的道与德
- 积水成渊蛟龙生,累土为山风雨兴。
- 一花一佛一世界,三摩三藐三菩提。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敬天敬地须敬业,得时得位方得成。
- 天下无物不在道理中
- 《里仁篇》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里仁篇》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 《大学》:尧舜不来周孔远
- 《论语》: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 《论语》: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 胸怀就是你未来的世界。
-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 有道与玄德是双赢思维。
- 难得之货需有度,为贵为傲是修心。
- 爱是什么?爱就是把责任当信仰!
- 唯有大义存心田,且将仁心处凡尘。
- 见义勇为,锄其德色;当仁不让,养此心苗。
- 道自静中悟, 德从宽处求。
-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也。
- 谦谦君子,表里如一。
-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读文章。
- 剑胆心正多雅趣,琴心性直有幽风。
- 每日听书:《论语·子罕》(十一)
- 不欲以静
- 鬼谷子识人术:我们一生中,唯有3种人可以倾心,遇到请用心相处
-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什么意思?出处?
- 原版《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 言有所规
- 《三字经》基本内容简介
- 管子·九变第四十四注
-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21)
- 《太乙金华宗旨》详解之三
- 《里仁篇》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里仁篇》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里仁篇》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里仁篇》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里仁篇》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 作为之道: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取胜要诀
- 持安之道:对事情发展状态的准确把握与积极处置
- 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 君子谦谦归自牧,丈夫凛凛戒心骄。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 知人能让,举贤荐能。
- 福从善中求,德从善中积。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 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