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肝悽欲裂,苦节竟何求。
圣帝今何在,皇恩不可酬。康平叨四纪,德业慰千秋。
刑赏天王政,奸谀遐迩休。神功昭绝域,灵瑞辑中州。
尺土一心泽,秋毫万里眸。唐虞轶高志,秦汉眇凡俦。
千古英雄主,群生际会优。一朝三世禄,两诰五云浮。
罗织曾生死,权豪已破谋。晋惭天日末,归乞陇云游。
白面新承宠,金门早见收。天波春溢海,晚眷雪盈头。
终自怀芹曝,无由报马牛。夙期天保祝,不为鼎湖留。
龙剑空陈迹,乌号遗世忧。天风悲海岳,云日惨旌斿。
山色悽还变,江声咽不流。麻衣飞暮雪,杜宇剧春愁。
宾旅辞华馆,弦歌静玉楼。凤膏寒贝阙,孔盖杳瀛洲。
仙骨一区木,神龙数尺丘。忠肝悽欲裂,苦节竟何求。
夏启归贤嗣,周成佐故侯。儿曹贞信义,王业勉伊周。
壮士应崇孝,残躯不解筹。徒将庭教意,不尽此生谋。
力竭怀终古,哀馀抱寸幽。龙颜瞻失睹,天阙负无由。
怅望苍梧老,啼痕湘水侔。山川两不灭,此恨共悠悠。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忠肝 zhōng gān
指忠义之心。《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帝御 集英殿 策士,召 应麟 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 应麟 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 文天祥 也。” ——《漢語大詞典》
悽 qī《國語辭典》
凄 [ qī ]
形- 悲伤、悲痛。如:「凄惨」、「悲凄」。《说文解字·心部》:「凄,痛也。」《楚辞·屈原·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文选·江淹·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裂 liè/liě《國語辭典》
裂 [ liè ]
名- 裁剪后剩余的布帛。《说文解字·衣部》:「裂,缯余也。」
- 割、撕、破。如:「破裂」、「裂开」。《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咸请补缀。」《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 分散。如:「分裂」、「四分五裂」。《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术道将为天下裂。」
- 分配、划分。《墨子·尚贤中》:「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战国策·秦策五》:「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
苦节(苦節)kǔ jié
《易·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孔颖达 疏:“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於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復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意谓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汉书·苏武传》:“以 武 苦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宋 陆游 《涟漪亭赏梅》诗:“苦节雪中逢 汉 使,高标泽畔见 湘纍 。”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殆不可复》:“想 於陵仲子 真清洁,处尘世甘心苦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就如 中国 历来的大多数媳妇儿在苦节的婆婆脚下似的,都决定了暗淡的运命。” ——《漢語大詞典》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动-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求 qiú《國語辭典》
求 [ qiú ]
動- 找尋、探索、設法得到。如:「尋求」、「探求」、「實事求是」、「緣木求魚」。《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懇託、乞助。如:「求助」、「懇求」、「乞求」、「祈求」、「請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又有疾者,詣佗求療。」
- 要求。如:「苛求」、「求全責備」。《論語·微子》:「無求備於一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貪圖。《論語·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潤屋〉詩:「潤屋豐家莫妄求,眼看多是與身讎。」
- 招引。《易經·乾卦·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孟子·公孫丑上》:「今國家間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 姓。如漢代有求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