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擘封章知待泽,楚云南望几凭栏。

弘历清代〕《湖北巡抚晏斯盛进喜雨诗因用其韵赋诗志怀 其一

宵衣每问夜将阑,元日祈年礼泰坛。二釜要图风俗本,万方生计庙廊端。

治安蒿目惭心窟,饥溺为怀发性湍。自擘封章知待泽,楚云南望几凭栏。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封章知待楚云南望凭栏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擘 bò/bāi《國語辭典》

擘 [ bò ]

  1. 大拇指。《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晋·郭璞·注:「头大如人擘指。」
  2. 比喻特别优秀的人物。如:「巨擘」。
  1. 分开、分裂。唐·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宋·吴文英〈祝英台近·翦红情〉词:「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封章 fēng zhāng
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漢語大詞典》
知待 zhī dài
犹知遇。谓重视优待。《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邓芝 ﹞ 汉 末入 蜀 ,未见知待。”《宋书·范晔传》:“时 曄 与 沈演之 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 愈 於久故游从之中,伏蒙恩奬知待,最深最厚,无有比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李 守官清白,独不受诸生贄礼,果不负先生知待意。”  ——《漢語大詞典》
泽 ( 澤 ) zé/shì
泽 [ zé ]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 洗濯。
  5. 汗衣,内衣。
泽 [ shì ]
     ◎ 古同“”,解散。
楚云(楚雲)chǔ yún
(1). 楚 天之云。《晋书·天文志中》:“ 韩 云如布, 赵 云如牛, 楚 云如日,宋云如车。”
(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 唐 杜审言 《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娥映 楚 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元 乔吉 《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 楚 云鬆,鬭巧眉儿翠黛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髩軃 楚 云鬆,嬾对粧奩。”  ——《漢語大詞典》
南望
魏晋 卢谌 赠崔温诗 北眺沙漠垂,南望旧京路。
南北朝 鲍照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 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
南北朝 谢朓 答张齐兴诗 北驰星斗正,南望朝云色。
南北朝 陆倕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
唐 李峤 清明日龙门游泛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唐 唐彦谦 游清凉寺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唐 刘沧 江行书事 远渚蒹葭覆绿苔,姑苏南望思裴徊。
唐 于武陵 感情 青山长寂寞,南望独高歌。
唐 韦庄 灞陵道中作 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  ——《骈字类编》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
  1.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
  1.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凭栏(凭欄)píng lán
亦作“ 凭阑 ”。 身倚栏杆。 唐 崔涂 《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南唐 李煜 《浪淘沙令》词:“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忽忆登高去年客, 慈恩 湖阁共凭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凭栏四顾,水天一色。”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亦作“ 凭阑 ”。 靠着栏杆。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春水渡溪桥,凭阑魂欲消。”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 清 朱彝尊 《曹赞善移居》诗之二:“正欲凭阑看洗象,玉河新水一时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