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倪 ní《國語辭典》
倪 [ ní ]
形- 弱小。《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今,反其旄倪。」
- 孩童。《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 头绪、际崖。如:「端倪」。《庄子·秋水》:「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干端坤倪,轩豁呈露。」
- 姓。如元代有倪瓒。
- 吴语。指我、我们。《海上花列传·第一回》:「照应倪妹子,阿有倽勿好。」
- 区分。《庄子·秋水》:「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
王人 wáng rén
(1).国君。《书·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云:“王人者,犹君人也。”
(2).指为人之君。《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3). 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庄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卫 。” 杜预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虽官卑,而见授以大事,故称人而又称字。”王人衔王命,后因以指天子使臣。《后汉书·袁术传》:“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闻王人之休音,听皇猷之允塞。” 宋 杨万里 《淮河四绝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4).君王的臣民。 唐 李德裕 《论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谋状》:“诸 羌 久苦蕃中徵役,愿作王人。” 宋 范仲淹 《李公神道碑铭》:“尔等得无父母妻子之爱?盖胁从而来,何不归我;復为王人。”
(5).复姓。 汉 有 王人宰公 。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2).指为人之君。《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3). 周 王室之微官。《春秋·庄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 子突 救 卫 。” 杜预 注:“王人,王之微官也。虽官卑,而见授以大事,故称人而又称字。”王人衔王命,后因以指天子使臣。《后汉书·袁术传》:“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 唐 卢照邻 《对蜀父老问》:“闻王人之休音,听皇猷之允塞。” 宋 杨万里 《淮河四绝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4).君王的臣民。 唐 李德裕 《论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谋状》:“诸 羌 久苦蕃中徵役,愿作王人。” 宋 范仲淹 《李公神道碑铭》:“尔等得无父母妻子之爱?盖胁从而来,何不归我;復为王人。”
(5).复姓。 汉 有 王人宰公 。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
指 zhǐ《國語辭典》
指 [ zhǐ ]
名-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一个指头的宽度称为「一指」。如:「三指宽的距离」。
- 用意、主旨。如:「言近指远」。《书经·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孟子·告子下》:「愿闻其指。」
- 用手指示。唐·李白〈陌上赠美人〉诗:「遥指红楼是妾家。」
- 朝向、对著。如:「时针正指九点。」、「狙击手把枪管指向甘迺迪。」《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希望、依赖。如:「指望」、「这老太太就指著她儿子养活呢!」
- 斥责。《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 直立、翘起来。如:「令人发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名-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溪水 xī shuǐ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漢語大詞典》
尽是 jìn shì
到处是,很多很多。例如:这儿尽是石头。 ——《漢語大詞典》
渠侬(渠儂)qú nóng
方言。他,她。 宋 杨万里 《过瘦牛岭》诗:“夜来尚有餘樽在,急唤渠儂破客愁。” 元 高德基 《平江记事》:“ 嘉定州 去 平江 一百六十里,乡音与 吴城 尤异,其并海去处,号三儂之地。盖以乡人自称曰‘吾儂’、‘我儂’,称他人曰‘渠儂’,问人曰:‘谁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曰:‘家中无广舍,渠儂时复出入,可復奈何?’” ——《漢語大詞典》
无尽(無盡)wú jìn
(1).没有穷尽;没有止境。《列子·汤问》:“然无极之外,復无无极,无尽之中,復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杨素梅 ﹞着实懊悔无尽。”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余尝於初冬过 富春 ,青山白云,碧江红树,深秀之景,閒远之致,延绵无尽。”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无量的尘土,无尽的道路,涌着这沈闷的妇人。”
(2).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维摩经·菩萨行品》:“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参见“ 无为法 ”、“ 无相 ”。
(3).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宋 苏轼 《上元日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诗:“不把瑠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参见“ 无尽灯 ”、“ 无尽藏 ”。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维摩经·菩萨行品》:“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参见“ 无为法 ”、“ 无相 ”。
(3).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宋 苏轼 《上元日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诗:“不把瑠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参见“ 无尽灯 ”、“ 无尽藏 ”。 ——《漢語大詞典》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名-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