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三代前,朴实犹近古。
法官道家流,修奉有年所。
灵验感人多。时贤赠诗句。
一日来访予,三揖进宾庑。
函袖出异书,雷文加释注。
涤手遍披阅,因果皆有据。
纷纷奏汉后,死者略可睹。
权量巧心计,悖道忘君父。
贪淫蔑仁义,往往涴斤斧。
质经吾圣人,有理无其故。
迨乎震夷伯,隐慝才显露。
嗟乎三代前,朴实犹近古。
后者业中炽,日甚造罪苦。
不然子之书,何乃遽有许。
自居田野间,兹事闻亦屡。
又知今视者,已复不胜数。
蠢彼无知辈,徒诵孝悌语。
人貌犬彘心,埋头入秽污。
俯仰多厚颜,劬劳忍深负。
目前恣为乐,遑恤盈墨簿。
愿子持此书,鑱石置通衢。
比屋得大诫,毋致烦天诛。
下愚终不移,自取任从渠。
有能用斯言,任籍登不诬。
脱或秘费示,与道终悬殊。
述此赠行色,子其信否乎。
灵验感人多。时贤赠诗句。
一日来访予,三揖进宾庑。
函袖出异书,雷文加释注。
涤手遍披阅,因果皆有据。
纷纷奏汉后,死者略可睹。
权量巧心计,悖道忘君父。
贪淫蔑仁义,往往涴斤斧。
质经吾圣人,有理无其故。
迨乎震夷伯,隐慝才显露。
嗟乎三代前,朴实犹近古。
后者业中炽,日甚造罪苦。
不然子之书,何乃遽有许。
自居田野间,兹事闻亦屡。
又知今视者,已复不胜数。
蠢彼无知辈,徒诵孝悌语。
人貌犬彘心,埋头入秽污。
俯仰多厚颜,劬劳忍深负。
目前恣为乐,遑恤盈墨簿。
愿子持此书,鑱石置通衢。
比屋得大诫,毋致烦天诛。
下愚终不移,自取任从渠。
有能用斯言,任籍登不诬。
脱或秘费示,与道终悬殊。
述此赠行色,子其信否乎。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嗟乎 jiē hū
亦作“ 嗟呼 ”。亦作“ 嗟虖 ”。 叹词。表示感叹。《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唐 玄宗 《〈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復见乎!”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嗟呼!” ——《漢語大詞典》
三代 sān dài
(1).指 夏 、 商 、 周 。《论语·卫灵公》:“斯民也, 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邢昺 疏:“ 三代 , 夏 、 殷 、 周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於 三代 。 夏 商 二箴,餘句颇存。” 唐 韩愈 《丰陵行》:“臣闻神道尚清浄, 三代 旧制存诸书。”
(2).泛指三个朝代。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餘载,竟瓜剖而豆分。”此指 汉 、 魏 、 晋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汉 史、 唐 诗、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此指 汉 、 唐 、 宋 。
(3).指自祖至孙。《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 广 至 陵 ,遂亡其宗,哀哉!” 唐 卢纶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诗:“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
(4).指曾祖、祖父、父。《宋史·选举志一》:“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吊灯的晃眼的光亮照着墙壁上翠蓝的花纸……照着‘三代宗亲’的紫檀神龛。”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三个朝代。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餘载,竟瓜剖而豆分。”此指 汉 、 魏 、 晋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 汉 史、 唐 诗、 宋 文、 元 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此指 汉 、 唐 、 宋 。
(3).指自祖至孙。《汉书·李广传赞》:“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 广 至 陵 ,遂亡其宗,哀哉!” 唐 卢纶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诗:“一门三代贵,非是主恩偏。”
(4).指曾祖、祖父、父。《宋史·选举志一》:“缀行期集,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书之,谓之小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吊灯的晃眼的光亮照着墙壁上翠蓝的花纸……照着‘三代宗亲’的紫檀神龛。”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形-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朴实(朴實)pǔ shí
(1).淳朴诚实;质朴笃实。《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贺拔焉过儿 朴实无罪过, 潘相乐 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宋史·道学传四·李燔》:“ 燔 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且直谅朴实,处事不苟,它日任斯道者必 燔 也。”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二折:“因见先生外貌谦恭,内才朴实,表里相称,况又是师父的姪儿,因此成就这段姻缘。”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平生朴实自守,最厌浮夸之习。”
(2).朴素,不奢侈,不华丽。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朱文端 相国,自奉甚约,抚 浙 时,飭所部凡婚嫁丧葬,贫富各有品式,务崇朴实,勿事华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房屋都是纯粹 俄国 式的‘木屋’,又精致又朴实。” ——《漢語大詞典》
(2).朴素,不奢侈,不华丽。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朱文端 相国,自奉甚约,抚 浙 时,飭所部凡婚嫁丧葬,贫富各有品式,务崇朴实,勿事华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房屋都是纯粹 俄国 式的‘木屋’,又精致又朴实。”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近古 jìn gǔ
(1).接近古代。《穀梁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 卫侯 胥命于 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告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杨士勋 疏:“二国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传云近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周公 制謚法,虽臣子於君父不得私焉,所以示万世之公也。其法严矣。 汉 晋 而下,既已失之,然犹付之一时公议,謚不应议,则博士驳正之,犹为近古。”
(2).指距今不远的古代。与远古相对而言。《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既鑠近古,垂耀中叶。”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3).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鸦片战争这个时期。 ——《漢語大詞典》
(2).指距今不远的古代。与远古相对而言。《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既鑠近古,垂耀中叶。”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3).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鸦片战争这个时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