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芙渠色,风前{禾罷}稏香。

蔡襄宋代〕《题杉溪驿二首

隘道临深壑,俯阑千仞强。
惊禽忽独去,怪石偶成笔。
月下芙渠色,风前{禾罷}稏香。
反惭群动息,幽意更徬徨。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月下芙渠风前{}

月下 yuè xià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铖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漢語大詞典》
芙渠 fú qú
见“ 芙蕖 ”。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风前(风前)
唐 王邕 湘灵鼓瑟 波外声初发,风前曲正长。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唐 孟郊 横吹曲辞 其二 折杨柳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
唐 王建 答寄芙蓉冠子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唐 杜牧 郡斋独酌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唐 曹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
唐 杜荀鹤 别四明钟尚书 风前柳态闲时少,雨后花容淡处多。  ——《骈字类编》
禾 hé《國語辭典》

禾 [ hé ]

  1. 谷类植物的总称。《诗经·豳风·七月》:「十月纳禾稼。」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 姓。如宋代有禾实。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罷 bà/ba/pí《國語辭典》

罷 [ bà ]

  1. 遣放有罪的人。《說文解字·网部》:「罷,遣有罪也。」
  2. 停止。如:「罷工」、「欲罷不能」。
  3. 免除、廢止。如:「罷免」、「罷官」。
  4. 終了。《楚辭·屈原·離騷》:「時曖曖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1. 完畢。如:「吃罷」、「做罷」。
  2. 表示時間,相當於「時」、「後」的意思。唐·杜甫〈懷舊〉詩:「老罷知明鏡,悲來望白雲。」
  1. 表示失望、忿恨,常疊用。《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張員外道:『罷!罷!這樣媳婦久后必被敗壞門風。』」

罷 [ pí ]

  1. 勞乏、困倦。《淮南子·俶真》:「神盡而形有餘,故罷馬之死也,剝之若槁 。」《文選·賈誼·過秦論》:「兵革不休,士民罷敝。」通「疲」。

罷 [ ba ]

  1. 用於句末,用法同「吧 」(二)​。
稏 yà
稏 [ yà ]
     ◎ a.稻名;b.稻摇动的样子;c.稻多的样子。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