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奈 nài《國語辭典》
奈 [ nài ]
动- 堪、经得起。《太平广记·卷二三七·同昌公主》:「稍过度,则熇蒸之气不可奈。」通「耐」。
- 对付、安顿、处置。通常与「何」连用。《国语·晋语二》:「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
- 表示意外转折的语气。如:「怎奈计划不周,以致发生困难。」、「他本性不坏,无奈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两鬓(两鬓)
魏晋 陶潜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南北朝 庾信 尘镜诗 何须照两鬓,终是一秋蓬。
唐 白居易 晚春酤酒 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
宋 杨万里 晓寒二首 其二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欺两鬓蓬。
宋 戴表元 丁丑岁初归鄞城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
元 刘秉忠 东胜道中 两鬓黄尘秋色里,又投东胜过黄河。 ——《骈字类编》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名-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 潔淨的。如:「潔白」。
-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 率直、誠實。如:「坦白」。
-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 錯誤的。如:「寫白字」。
-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一)之讀音。
顾 ( 顧 ) gù
顾 [ gù ]
-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 拜访:三~茅庐。
-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 同“雇”,酬。
- 姓。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一廛 yī chán
(1).古时一夫所居之地。《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莱百畮。” 孙诒让 正义:“古制田百畮而中有廛,因谓百畮之地为一廛。”《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唐 柳宗元 《柳长侍行状》:“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室以聚其族属。” 宋 范成大 《南徐道中》诗:“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唐 柳宗元 《柳长侍行状》:“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室以聚其族属。” 宋 范成大 《南徐道中》诗:“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漢語大詞典》
耕 gēng《國語辭典》
耕 [ gēng ]
读音 动- 犁田、种植。如:「耕田」、「耕地」。《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 比喻谋生。如:「舌耕」、「笔耕」。《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 从事耕种的。如:「耕叟」。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耕夫释耒,桑妇下机。」
耕 [ jīng ]
语音- (一)之语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